一刻鐘之后,西門城墻外女真陣中一通鼓聲,建奴陣中爆發出沖天的嚎叫。
震天的吶喊聲中,汪洋一般的人潮向著城墻蜂擁而來。
成千上萬的被抓的百姓哭喊著向城墻跑來,一排韃靼朵顏部射手躲在濕了水的布簾后面,不停的向城上放箭,以壓制城頭守軍對攻城隊伍的反擊,以前女真放箭反擊大多用木制盾牌遮擋,但效果明顯不如布簾,這種防弓箭和火槍的方法明顯效果要好于盾牌,只一夜間,女真就活學活用明軍的戰法。
隨在百姓之后,除了弓手之外,還有數十人一股,多股韃靼刀手,不停地砍殺落后的人。
百姓們潮水般到達城下,呼喊著希望城上的大明軍隊不要攻擊他們,然而剛才城外被活埋的百姓給城上壯丁心里震撼太過于激烈,一旦城破,可以想像父母妻兒的下場,沒人再含有憐憫之心,不停的用一切手段攻擊城外的同胞。
無數的木梯豎起,垛口的頂桿伸出來,雙方又開始角力,城上城下哭喊聲、叫罵聲響成一片。
督戰的女真漢兵高喊道,“一人兩塊磚就能回營高臥,有吃有喝!”
叫喊聲中,百姓們紛紛開始用鐵鎬、鐵釬掏挖墻磚,很多人沒有鐵制的工具,只拿著一根尖木棍,用尖頭死命的鉆那些縫隙。
城頭一聲鑼響,墻上喊殺聲如雷,城垛缺口處閃出無數守兵,藥弩手向著后續的掏挖城磚百姓發射弩箭,石頭、灰罐如雨點般砸下,一百多戚家軍老卒火槍手,向城下發射著鉛彈,木梯下的百姓舉著運來的桌面,抵擋那些石塊和火槍子彈,石塊砸中桌案的則發出嘭嘭的撞擊聲。
城下韃靼人開始靠近城墻,嘣嘣的弓弦震響,飛蝗一般的弓箭射向城垛,在垛口處密集得能在空中相撞,命中城垛的當當聲不絕于耳,在墻磚上撞斷的箭支嘩嘩的掉下,落在下邊的桌案頂部。
投擲的壯丁不時被射中面孔,慘叫著消失在垛口,但總有后續的壯丁繼續出現。
(本章未完,請翻頁)
城上的四門銅炮在戚金的控制下,一直沒有發射,要留在關鍵時在使用,馬林對這些造價高昂的戰爭利器極其重視,基本都留在自己的大軍中,分配給清源城的銅炮極少,鐵蛋也沒有多少,戚金只能節省著使用。
這樣個攻防戰一直持續到午后,城下尸體層層疊疊堆起七八尺之高,攻城的百姓逐漸稀薄,而城上的壯丁已經精疲力盡。雙方的激烈程度大大減弱。
這時候一千多名女真漢兵混入百姓之中,到達城墻根時,突然扶起倒地的木梯,紛紛靠上城墻,他們紛紛向城上攀爬,他們大都帶著圓盾,城下的韃靼朵顏部射手紛紛用弓箭加大對城頭的壓制。
在城垛處不停試探,垛口上的矛手害怕弓箭,不敢靠前刺殺,只能在墻朵后防守,見到人冒頭才攻擊,木梯頂端的交戰逐漸激烈起來。
一個木梯上攀爬著數個敵人,下面的漢兵越來越密集,他們大聲助威,希望有人登上城頭。
城頭上開始點起草束推下,帶著濃煙火焰的草束觸地濺起成片火星,下面人紛紛躲閃,城上接著砸下火瓶和草束,將火勢擴大。
一些攻城梯下的人群被驅散,梯子在火焰中被烤焦引燃,更多的木梯下有軍官督戰,漢兵們冒著石塊,用長桿的兵器將草束挑開。
木梯的位置交戰激烈濃煙滾滾,挖墻處受到的攻擊越來越少,挖開第一塊磚之后,速度持續提高,后邊地上的磚頭迅速增多,開始有人帶著鐵鍬鏟子挖掘里面的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