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韓國那邊的財閥,話語權并沒有后世那么大。
本來90年代初期和中期,韓國那邊已經意識到財閥的危害性,開始出臺各種政策嚴厲控制財閥勢力擴張了,但前些年發生的金融風暴席卷整個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也未能幸免。
當時為了填補僅剩1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穩定國家金融,全韓國民眾還自發捐贈家中所有的黃金物品,但依然杯水車薪。
韓國無奈,最后只能求助IMF,并全盤接受了在韓國人看來“喪權辱國”的諸多條件,這其中包括開放金融市場、允許外國企業收購韓國企業、國內一定規模以上的金融企業應受國際監管...
最終,韓國拿到IMF的五百多億美金貸款成功度過了危機,但為了從IMF贖回丟掉的“經濟自主權”,又只能依靠財閥去恢復經濟,還清債務。
這就導致韓國從政界到社會對財閥投鼠忌器,后者則在其后十余年間有恃無恐,進一步膨脹。
此前韓國十大財團的總資產尚只占到韓國GDP的24%左右,而到了2001年末,這個比例已經上升到43.4%,后世在2012年,更是上升到了85%。
自金融風暴之后,韓國主打韓流文化輸出,以此提振國內經濟,財團也因此開始盯上了娛樂產業這塊蛋糕,此前他們其實是看不上眼的。
想要入主JYP的財閥有兩家,或者說最大的有兩家,分別是十大財閥之一的SK集團和CJ集團。
與此同時,SM娛樂和YG娛樂也同樣有財閥加入想瓜分這塊蛋糕。
SK集團,原本是做紡織的,然后拓展到紡織面料產業,生產聚酯纖維,也就是俗稱的“滌綸”,而這個是化工產品,于是產業就拓展到了石油化工產業。
這方面完成產業布局和原始積累之后,SK就開始布局信息通訊產業,現在相當于是韓國版的電信+移動+中石油,是行業老大!
所以這就相當于華國的一家小娛樂公司,被通訊和石油巨頭聯合起來找上門,說要收購你這家公司的股份,這能不答應、敢不答應么?
而CJ集團,最早是制糖食品業起家的,然后由此拓展到生物科技和物流產業,進而布局房地產和娛樂影視產業,目前旗下控制著韓國40%以上的院線,是韓國最大的電影連鎖院線,市場占有率超過50%!
類比一下的話,就像后世的華國萬達集團,現在韓國的萬達不光要做房地產,還要進娛樂產業,你JYP敢不讓他進?
難道你JYP手底下的那些影視明星,諸如全智賢之類的,以后不想在韓國影視圈混了?
如果真有這膽子,那再加一句CJ集團的背景:其會長,就是三星集團會長的長子!
其他的,還用解釋么?
就這兩個財閥一出手,JYP只有瑟瑟發抖的份,創始人樸振榮自己就是混娛樂圈的歌手和制作人,見到這兩家財閥,第一時間就得跪下來叫爸爸,哪敢拒絕?
再說了,拒絕又沒什么好處,為什么要拒絕?
而且公司控股股東李晴女士,這個以前幾乎不怎么管事,只偶爾簽點藝人進來的小丫頭,最近明顯開始對公司各方面事務指手畫腳了。
也不算指手畫腳吧,就是喜歡在完成每天的學業和練習后,跑到公司各個部門里問東問西,說是虛心請教,實則有插手公司日常管理事務之嫌。
對此,樸振榮以及其他股東們,漸漸開始頗有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