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杰之所以選擇演唱這首歌,除了歌曲本身足夠優秀,也很有意義,能夠讓無數人產生強烈共鳴之外,主要也是因為演唱的難度不大,他能夠駕馭,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不過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觀眾們并沒有先入為主的概念,單只聽了主歌部分,沒有產生多大的共鳴,只覺得這首歌似乎很一般,與自己所期待的有著不小的差距。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直到副歌部分被方杰唱響時,觀眾們才總算來了點感覺,但依然不強烈。
這很正常,有些歌從第一句開始就很抓耳,而有些歌,需要多聽幾遍,慢慢品味,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味道,然后被奉為經典,《平凡之路》顯然屬于后者。
當方杰唱到第二遍時,觀眾們對這首歌的感覺便越來越強烈了,尤其是唱到副歌部分時,不少觀眾已經忍不住對照著大屏幕上的歌詞字幕,跟著哼唱了起來。
而此時,歌曲也漸入高潮。
“我曾經毀了我的一切,只想永遠地離開,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無法自拔;我曾經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絕望著,也渴望著,也哭也笑平凡著……”
聽完這段,觀眾們對這首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尤其是一些年長的觀眾,感受特別強烈,仿佛這首歌唱出了他們的平凡一生。
年歲越長,越發覺得生命平凡,沒有輝煌的過去,沒有可期的未來。
僅僅,只是為了活著,呼吸,成了唯一的幸福。
在每個夜里思考,仰望著世界的紛擾與孤寂,靈魂終究逃不過長眠。
每一次的脈動,都在抵抗著平庸,每一刻的平靜,都是意志的博弈,不期許明天有多美麗,也哭也笑,忠于自己……
就在觀眾們形成共鳴之際,方杰忽然舉起雙手,一邊號召全場觀眾跟他一起打著節拍,一邊對副歌部分進行反復演唱。
與此同時,舞臺一側站了一排的和聲歌者,也同樣舉起了雙手,一邊打著節拍,一邊和聲。
起初只有前排少量觀眾配合地舉起雙手跟著打節拍,但隨著歌曲的遞進以及現場氣氛的感染,越來越多的觀眾們也加入了進來。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啪——啪——啪——啪……”
“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
“啪——啪——啪——啪……”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再次重復到這里時,背景音樂突然停了下來,全場只剩下方杰的清唱聲和觀眾們的節拍聲。
但越是如此,氣氛反倒越是令人激昂澎湃!
無數觀眾也開始跟著簡單的旋律,與方杰一起大聲合唱起來,最后竟是形成了萬人大合唱的震撼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