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從成本上說,包月成本其實更低,市面上幾乎每個月都有新歌、新專輯發售,全部買正版起碼要上百塊錢,肯定承受不起,如今20塊錢就能在沸騰音樂網上面暢聽所有正版音樂,反倒賺了。
其實國內盜版問題,并非是國家不作為或者法律不健全什么的,而是正版的生產成本與民眾們消費水平的矛盾所決定的,一方面歌曲、電影、小說等文化產品制作成本高,價格降不下來,另一方面人們又消費不起,只能看盜版。
而方杰的做法是控制成本,將利潤率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并結合廣告付費的模式,讓廣大民眾能夠承擔得起這些消費。
對此,全國音樂人、媒體,包括官媒,毫不吝嗇地進行了贊賞,稱方杰的這些舉措具有重大開創性和積極性的意義,對整個華語音樂出版行業作出了表率和巨大的貢獻。
官媒發聲,當然不僅僅只是因為方杰拿出來的這些套路,事實上,沸騰娛樂旗下的沸騰音樂與國家信息產業和版權部門進行了深度捆綁合作。
所有音樂、網文的版權收費中,包含了國家版權相關部門的管理費,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對版權進行官方認證,并頒發版權證書,同時也負責對產品的內容進行審核。
沸騰音樂只是作為一個音樂版權的整合平臺,以及擁有部分音樂版權的版權方,代替國家版權管理部門和其他版權方收取版權費,從中賺取自己贏得的那一部分。
這樣一來,沸騰音樂就成功地把自己摘了出來,國家相關部門則有資金也有動力幫助所有版權方維權,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健康發展的局面。
這個做法很像沸騰網吧玩的那一套,搭建網監平臺,然后以這個名義給有關部門提供資金和做事的動力,倒逼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相應的政策并提高執法力度,而沸騰網吧只用抱著大腿混吃混喝就行,雖然錢是少賺了一些,但省心省事,最終其實也未必吃了什么虧。
沸騰音樂也是如此,此套路一出手,都不用沸騰集團這邊的法務出面,相關部門就積極行動了起來,開始嚴厲打擊音樂盜版問題。
這個事兒進而還讓全國的KTV在下半年倒了血霉。
如果說今年上半年是網吧行業的寒冬,那么下半年就是KTV行業的寒冬,被狠狠地大力整頓了一番。
以前KTV哪里用交什么版權費,顧客隨便選歌隨便唱,但現在不行了,顧客每次點播一次歌曲,后天程序都會進行記錄,然后每個月按照播放次數,要繳納一定的版權費。
不多,每次也就一毛錢的點播費,上不封頂。
其實要說起來,1毛錢一次的點播費,真心是比較貴的。
要知道前世KTV的全國平均版權繳費標準,是每臺點歌終端5元/天的打包價。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1毛錢/次的收費標準,每臺終端只能點播50首歌,按5分鐘一首歌計算的話,一晚上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達到5塊錢了,所以這個費用是要稍稍高出后世的。
但不管怎么說,這種收費方式更加透明,也成功打擊了KTV行業的亂象,沒有使其逍遙法外,提前7年就讓這個行業開始了合法合規的正版運營,前世的時候是09年才規范運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