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在方杰的設計安排下,《我的世界》的單機生存模式或者說冒險模式,一共有114個成就。
所謂的「成就」,其實就是主線任務,只不過翻譯成英語后,方杰覺得用「成就」這個詞比「任務」更合適。
國人才講求任務,因為那代表著明確的目標,既然《我的世界》宣稱是一個開放性自由世界,用「成就系統」代替「任務系統」,至少在字面上讓老外玩家們更容易接受。
當然事實上,游戲里的主線任務確實只是一種成就,游戲只是告訴玩家們達成這些成就會獲得一些道具獎勵,玩家們就算不去完成這些成就,也不會影響正常的游戲進程。
其實也不正常,如果不按部就班地去完成這些相當于新手引導任務的成就,沒有游戲目標倒還是其次,主要是連基本的游戲操作和生存技巧都無法掌握,然后就是各種慘死。
老外們在玩《我的世界》時,便是如此,即便把「任務」改成了「成就」,依然有很多人根本不按套路來,看都不看「成就目標」一眼,在游戲里各種作死不說,還樂此不疲不肯放棄。
老外玩家與國人玩家在游戲時,游戲心態和游戲理念普遍是有所不同的。
國人玩家遇到玩不懂的游戲,要么找攻略學習回頭再戰,要么郁悶之下直接棄坑,而老外玩家遇到這種狀況,反倒更容易激起他們的興趣和挑戰心,認為上手難度就是游戲的一部分,也應該認真體驗。
或許,這就是高玩和小白玩家的區別。
老外們的物質生活太優越,有大把的游戲時間揮霍,各種游戲都玩過,可謂是游戲經驗豐富,有自己的游戲自尊,找攻略學習這種對高玩們而言跟劇透沒啥區別,自然是不屑為之,而國人玩家當中只有極少數人才達到了這種游戲境界。
當然,這意思并不是說國人玩家就低人一等了,只是就《我的世界》這款游戲而言,老外玩家比國人玩家更容易適應,也更加感興趣,一旦入坑,即便游戲難度較大,棄坑的也很少。
法國人斯雷因·羅德林便是這樣的一位高玩。
現實中,他是一名年輕的建筑設計師,開了一家自己的建筑設計事務所。
做建筑設計的,一般都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平常他很閑,但忙起來的時候非常忙,一旦接到活兒,經常是1、2個月時間里通宵達旦地呆在工作室里畫圖紙。
而沒活的時候,往往2、3個月甚至半年時間都閑的蛋疼,于是他便靠游戲打發這些無聊的時間,以至于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游戲光盤,他家里都有一套,屬于絕對的游戲發燒友。
不過自從2年前steam游戲平臺上線,發現上面有海量的游戲后,他便直接在平臺上物色下載游戲了。
目前他的游戲庫里購買的游戲產品數量多達200多款,而試玩過的游戲更是不計其數,還能保留在他游戲庫的游戲,那都是他認為的經典,哪天心血來潮說不定還會去懷舊一下。
《我的世界》這款游戲,便是其一。
半個月前他無意中在平臺上看到了這款游戲的推送廣告,免費不免費什么的無所謂,他又不缺那點錢,主要因為這是一款新游戲,而新游戲,他都是會第一時間體驗的。
當然,看過游戲介紹,其本身的沙盒模式,也讓他十分感興趣。
進入游戲后,還沒進行任何游戲活動,僅僅只是看到了游戲場景,他就深深地愛上了這款游戲。
這樣的一個方塊世界,簡直就是一個樂高堆積而成的世界啊!
而他斯雷因,從小就喜歡玩樂高,也正是因為如此,長大后才選擇了建筑設計這個專業,工作以后,閑暇時間最大的愛好就兩個:電腦游戲和樂高游戲。
樂高游戲往往能給他帶來更多的建筑設計靈感,也能較為生動的模擬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不過樂高游戲依然有其局限性,積木零件數量有限,構建建筑設計方案,可能問題不大,多買幾套組合起來就是了,但要構建一個幻想中的龐大建筑群甚至城市場景,那就不可能做到了。
一直以來,他心中都有一種期待,就是把現實中的樂高游戲做到電腦里去,那將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如今《我的世界》便成功實現了這一點,這簡直就是莫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