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知惶徹底撕下了“男神”光環,扮演“士兵”的幾個年輕人也都是劇組的老朋友,商量好了就毫不客氣,牢牢鎖住他掙扎的四肢,將他的衣服扯得亂七八糟,摸了發膠的頭發更是亂成了鳥窩,拖行到“刑房”后,不用造型師幫忙,整個人已經是狼狽不堪,臉上甚至都被掐出了印子。
僅僅抓人這一條就拍了十遍,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當虞芷芃說“可以”后,莫知惶就癱倒到了地上。若非還能和幾個老朋友打嘴炮,大家都以為他累到昏倒了。
后面的死亡戲份,虞芷芃干脆采用了大量特寫,減少多人出鏡。對于演技好的人來說,單獨表演有利于出彩,容錯率更高。
莫知惶也回報了傳神的表演,在他看向上方的“上司”時,眼神破碎絕望,光明慢慢黯淡下去。從小屏幕上都能夠看到那種極為強烈的感染力。
虞芷芃喊停的時候,都聽到了一眾工作人員呼氣的聲音,也就是說,大家都被那種情緒帶動了,不自覺屏息凝神,連呼吸都忘了。
借著這場“死亡”帶來的緊張氣氛,第一場群戲在后面一天跟著開拍。
不同于電視劇拍攝大場面,可以四面打光,用好幾個機位同時進行拍攝,然后選取需要的鏡頭剪輯,雖然失去了層次但是整體是統一的。電影的質感決定了燈光只能單向,那么一次也只能拍攝一個角度的鏡頭。
所以拍攝那些頻繁變幻角度,每個人都特寫的復雜場景,演員們就要集體把同一個劇情一模一樣地重復很多遍,并且每一個換了角度的鏡頭都不能和其他角度出現誤差而導致穿幫。
在人物情緒有準確錨點的情況下,有經驗的演員表演出不錯的鏡頭非常正常,甚至影帝和天分不錯的新人在爆發的時候,估計都不會存在太大差距。
而同一場戲重復十次二十次更多次,每次都能夠做到情緒飽滿,并且水平幾乎一致,那就絕對是非常厲害的演員了,若非全體都是實力派級別,壓根就做不到。
一個餐廳的群戲,全程數分鐘而已,每個人的角色都還在被懷疑中,戲份非常平均,全部重要演員在現場熬了三天才完成。很多時候,一個演員臺詞動作出錯,或者是布景打光人員漏了某個地方,所有人還要返工。
看著演員們都被折騰得夠嗆,虞芷芃也見好就收,后面連著兩天接著拍攝幾個單人或者雙人的轉場鏡頭,算是集體進行“調休”。
很快,整部電影的絕對核心,屬于女一號“顧曉夢”和女二號“李寧玉”的雙人戲也要開始了。
沒有人知道虞芷芃心底的那一點點觸及“命運”的激動,“炮灰”能夠拉著“女主”和“女配”一同拍電影,那個小編劇應該是想不到這種神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