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是“高君寶”的出場少,而是這個人物出場的時候只有十歲,后來再出現就是青少年時期,一直到了故事結尾,他才長大成人。所以崔樂不過是扮演最后的成年形象。
說“高君寶”偏向反派,也只是說他的立場。“高君寶”原本是舊黨高官的獨子,卻親眼目睹父親被槍殺,受到刺激后發瘋,流落街頭,陰差陽錯之下和男主角“鄭耀先”的女兒一起被收養,少年時因為身世問題被欺負,干脆偷渡去了灣島。一直到兩岸通行,他回來找“妹妹”,還得到了仇人是“鄭耀先”的消息,想要復仇,卻死在了暗殺中,也算魂歸故里。
他剛剛回來和“妹妹”的相見,也是和唯一親人的告別。
崔樂粘上了假胡子,也無損他的俊美,而他的眼神比起“俞亮”來,則滄桑了太多,仿佛真的是跨越時空和山海。虞芷芃本來還挺擔心兩個青年演員把“兄妹”演成了“情侶”,直到崔樂在特寫鏡頭中,竟然還露出幾分慈悲。她才驚覺,他是把眼前的“妹妹”當成了福利院的家人,又或者是看著曾經的自己,畫面中的溫情悄然彌漫,和背景中的斜陽相互輝映。
“通過!”虞芷芃開心地將這個小子送出劇組,不僅是他殺青了,影視學院也要開學報到了。
花費巨量資金和時間的老街終于徹底完工。
《風箏》劇組制作的老街非常考究,不少細節都是扒拉老照片復刻的。漫步其中,人都會以為自己穿越了時空。
而這條街的劇情,從“鄭耀先”最風光恣意的時候開始,到他白發蒼蒼,跪地懇求“高君寶”不要傷害他的女兒外孫的場面為終了,跨越數十年,充滿了時代的哀嘆。
鏡頭圍繞著“鄭耀先”郭嗣武旋轉,就好像跟著他一起在尋找著蟄伏的“高君寶”,無論他在哪里,只希望他能夠看到老人的哀求。他一生都對不起自己的女兒,此刻也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唯獨祈求不再牽連到她。
這一場戲非常復雜,機位很多,也導致了郭嗣武反復入戲,哭得近乎昏厥。
虞芷芃都不太忍心了,打算叫化妝師來幫忙,偶爾用些小手段,對整個作品并沒有太多影響。可是郭嗣武卻拒絕了:“以前因為角色形象,我在鏡頭前面就沒有什么哭戲,這回就讓我盡情哭吧,‘鄭耀先’一生,也忍下了太多的眼淚,我也算代替他,好好痛哭一場。”
聞言,大家都不再多說。看著郭嗣武喝下了一大杯水,接著進入狀態,等待導演的號令。
好在這一場一天就拍完了,第二天虞芷芃給他放假一天,避免演員的心理狀態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