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同性題材的影視劇,上輩子的華國是比較諱莫如深的,除了少量現實悲劇的經典故事,就沒有多少被搬上熒幕,或者干脆改頭換面暗搓搓的來。這個新世界,被歐美文化沖擊很多,確實是要開放一些。虞芷芃抽時間觀摩了一番,覺得那些評價最高的,整體質量比起上輩子看過的也沒差到哪里,因為尺度放寬,探討的情感問題甚至更加有深度。
可惜,自從拍過了《微微一笑很傾城》后,她便認識到,在拍攝愛情戲份上,自己真的沒有天分優勢,僅僅能夠進行套路化的模仿,至于挖掘男女主角內心共鳴之類的,估計還不如幾個新手導演。殘忍一點來說,藝術靈性這個東西,和最頂級的科學是一樣的,注定屬于一少部分的天才,他們都是老天賞飯吃,普通人壓根無法用努力來強求那極致的靈光一閃。所以,虞芷芃很老實地將自己拍攝的題材重心都放在了愛情之外,比如友情,比如大義。
《魔道祖師》的小說剛剛火爆時,虞芷芃還真沒關注過。工作嘛,累得要命,找小說消遣也會選擇輕松愉快的那種,低魔且恐怖的故事完全是燒腦子,絕不可能被看中。一直到了它被拍攝成了電視劇,身為從業者的她才過去研究。通讀了小說全文,也看了電視劇,發現這個故事內核,其實全都在討論命運和道義,愛情不過是很少的一部分。也是因為那么一點顯得有些縹緲的情感脈絡,純粹又引人遐思,在整個時代風云的襯托之下,才愈發顯得驚心動魄。
至于最后被拍出來的成品嘛,虞芷芃是覺得,不說粗糙的鏡頭感,就是故事也完全被困在了所謂的“愛情”話題中,以情代義,將天下動蕩變革都濃縮成為了小兒女的糾葛纏綿,實在是一種大大的浪費。雖然整個劇組靠營銷“耽美”而圈到了紅利,但是在打造整個仙俠世界時,卻漏洞百出,也因此被娛樂圈當做了“流量”產品,淪為了“時代泡沫”,與“經典”失之交臂。相比之下,動漫版本都要更加有格局一些,至少是展現了小說世界的殘忍和悲壯。
虞芷芃在遭遇輿論的風口,選擇拍攝這部作品,當然不是隨隨便便做的決定。《魔道祖師》差不多是自創了一個仙俠世界,但是它又不同于那些過去高來高去的神仙打架,而是扎根在紅塵凡間,其中融合了大量的民間傳說和人情世故,還帶入了不少經典武俠人物的設定,比如主角魏無羨和《笑傲江湖》的令狐沖,從性格到命運都很相似,某種程度上,可以算是華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而故事的主線劇情邏輯,又是離經叛道的,是顛覆“正統”的,看似“入魔”,實則“問心”。哪怕終局時,主角仿佛是妥協了,翻案了就去流浪,可是天下一切也都不同了。
就好像國際風云中,有人曾經說過:“他們會去做一些事情,不是他們變好了,而是我們來過。”
所以,這輩子,虞芷芃打算以原著為基礎,認真建構一個不同于過往的“仙俠界”,角色或許還是那些角色,故事也依舊是那個故事,但是人間,卻是廣袤無垠的天地,容得下浩然正氣和萬千民心。
用了差不多半個月才初步勾勒出劇本,虞芷芃就馬不停蹄地找來葉玲瓏和孫智一,開會討論要去尋求哪些古典學者,完善整個《魔道祖師》的世界觀。
“華國的傳統文化中,屬于死亡系的,應該是以僵尸為主。魏無羨所驅動的‘行尸’脫胎自‘趕尸’的傳說,同樣算是其中一種,不過是最低級的。我們要設計好它的形象,特效或者化妝盡量不要參考國外的‘喪尸’,而是要做出華國的文化感來,你看看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設計師,或者學者,有沒有?”虞芷芃一邊拿著劇情設定,一邊問孫智一。
孫智一則把相關要求輸入到電腦,然后開始在資源庫內搜索。沒辦法,這類“專家”恐怕大部分都被當做“封建迷信”給處理得差不多了,能拿來做“文化研究”的,少之又少,只能先找“傳統文化”的研究者問問,看還有多少幸運的“殘余”能拿來參考。
正對著資料琢磨呢,那邊翻看劇本的葉玲瓏卻弄出了動靜。
虞芷芃看過去,發現葉玲瓏正哭得稀里嘩啦的,把水杯紙巾都翻倒了,幸虧已經喝光了茶水,劇本和電腦沒有受災。
她挑眉有些好笑道:“至于嗎?一個故事而已。”
葉玲瓏的感情豐富,同理心強,能夠被魏無羨的命運牽動是很正常的,但是好歹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制作人,失態到這種程度挺罕見的。就這么想著,虞芷芃過去幫忙整理桌面,免得葉玲瓏邊哭邊弄,手忙腳亂。
而葉玲瓏看到虞芷芃的體貼行為,不知道怎么就抬手抓住她,嘴里冒出了一句:“老板,放心,就算是你將來再離經叛道,我也會和藍忘機一樣,鍥而不舍地站在你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