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之后,高典想了很久,終于是想明白。
他接下來就多學習制作面點,先把那個什么比賽參加之后,再去想其他的。
看著手里的書籍,上面有很多種常見面點的制作方法。這些方法只是最普通的,按照上面的方法,做是肯定能夠做出來,只不過味道很普通。
高典倒是不挑,現在他也沒有挑剔的資格,有學的就不錯了。
他對上面最感興趣的,是面條的制作。
面條可不僅僅是一種面點,而是一大類面點。
和包子饅頭這些面點一樣,面團也貫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更迭,幾乎在每個地方都能看到面條,只不過每個地方的面條不一樣而已。
面條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脫離了原本面條的藩籬。傳統的面條,就是用面粉做的,現在的面條,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面粉制作。
要學會制作面條,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便是最常見的掛面,想要學會,也要費上一番功夫才行。
高典抱著書專研,過了很久,他的眼睛有些酸澀,對面條的制作,心里已經演示過無數遍。
實際上手不急,高典簡單收拾了一番出門去。
他盡力著老師說的話,要多去品嘗別人做的。
所以,他打算出去吃碗面。
嘗嘗別人的面條是怎么做的。
外面普通的面館肯定不行,外面的那些面館,很多都不是自己制作面條。
面條的制作很費時間,自己制作的話,品質把握不住,還很累。反而是在外面買的話更好,反正面條的價格很便宜,一般也就兩三塊錢左右一斤,成本并不高。
當然,也有面館是自己制作面條,不過由于現在的情況,所以基本都是用機械代替部分人工。
真正全程手工制作的面條,現在并不多見,真要找的話,拉面館里多一些。
機器制作拉面比較困難,而且制作出來的口感比不上手工制作的。
高典用手機搜索了一下,找了家在網上很有名,還是全手工制作面條的面館,按照地圖的導航,高典坐上公交車。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高典終于到了地方。
為了吃這碗面,高典也是拼了。
他走過去,果然如同網上說的,這家面館的廚房是透明的,從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廚師制作面條。
這點正是讓高典不辭辛苦,坐一個半小時的車也要過來的原因。
在品嘗的同時,還能夠看到全部的制作過程,這對高典的幫助更大。
點了碗牛肉面,高典就盯著廚房里看,同時心里和自己所學不斷印證,心里慢慢琢磨。
不大會,面條上來,高典正準備開吃,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
“老板,一碗雞雜面。”
“好。一碗雞雜面~”
高典看著來人,正是之前在賞味樓廚房里認識的同事——金勇。
高典招呼道:“勇哥!”
正準備找個位置坐下的金勇聽到有人喊自己,不由轉過頭一看,原來是高典。
“你怎么在這兒?”金勇走過來,笑著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