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和云吞相似但又不同,除了形狀以外,最明顯的區別就在于皮上面。
餛飩皮是方形,且更薄,煮出來后有透明的感覺,仿佛云霧一般。
餃子皮是圓形,更厚一些,煮出來也沒有透明感。
沈越做的鮮肉餛飩,以鮮豬肉為餡兒,輔以各種調味品調制。
搟皮是做餛飩重要的一步。
這一步很考驗手上功夫,要將餛飩皮搟成薄而不破,富有韌性,下水煮后,里面的肉餡清晰可見。
沈越對此駕熟就輕,面要怎么揉,皮搟成多薄,他心里都有數。
搟好面皮之后,他將面皮切成一張張方形的餛飩皮。
豬肉剁餡兒,沈越雙手持刀,不停落下,只聽菜板上發出“噠噠噠”的聲音,猶如雨點一般密集,連綿不絕。
肉餡剁之后,加入一些料酒和蔥姜水攪拌,如同做肉丸子一般,把肉餡攪和上勁。
包餛飩的手法,若是初學者,可能會覺得很難,但是對于沈越這種老手來說,就再簡單不過。
只見他一手拿皮,一手拿筷。筷子將肉餡一搟,便有一小份落入面皮當中,然后手指跳動,一翻一折一按之間,一個餛飩就包好了。
那邊,高典的百合酥也快要做好了。
餛飩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煮著吃,我可以炸著吃。
但大多數地方,都更喜歡煮來吃。
一碗混沌,熱熱乎乎,街邊小巷,大概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餛飩下鍋煮的時間不長,需得注意火候。
面皮薄的壞處就是,容易煮爛。
要煮到熟透,又不能煮爛,這就有些考驗對火候的掌控了。
但是這對于沈越來說,都不算回事。
他對這些熟悉得很,可以說閉著眼睛都能煮好。
因為他熟悉了,做了無數碗,自然知道應該什么時候起鍋。
恰此時,高典的百合酥也是炸好起鍋。
兩人各自做好面點,沈越開口道:“互相品嘗吧。”
高典點頭應到:“好!”
這是打擂通用的方式,兩個面點師之間,互相品嘗對方做的面點。
下面,不少人看著兩人,等待著一些結果。
高典端著一碗混沌,熱乎乎的,有些燙手。
吃餛飩,一定要用勺子,連著湯和餛飩一起放進嘴里,這樣才能同時品嘗到湯和餛飩的美味。
舀起一個餛飩,湯色很清,餛飩皮近乎透明,透過皮能夠看到里面的餡,蜷縮在一起。
高典稍微吹了吹,一口吃下去。
湯看著清淡,實際上的味道卻并不清淡,反而相當的濃厚,帶著淡淡的豬油香,咸香適口。
他的牙齒輕輕咬破餛飩皮,幾乎感覺不到阻力,仿佛已經在嘴里化開了一般。肉餡緊實Q彈,吃起來的口感有些像是肉丸。
味道是咸鮮的,適口的咸,加上濃郁的鮮,肉鮮湯也鮮。
吞下去之后,唇齒留香,余味無窮。
高典一口接著一口的吃著,根本停不下來。
吃完之后,湯也沒有了。
好吃的連湯都喝掉,不愧是一級面點師做出來的。
吃過之后,高典開始回憶這餛飩。
比他在外面吃的都要好吃,似乎每一步都有講究,不管是皮的大小,餡兒的大小,湯底的調味等等。
其中的奧秘,高典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