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人,陛下到底是患了何種病癥?”
“既然陛下是真的身體有恙爾等為何要瞞著?再看看這滿殿的大夫,御醫呢?宮中的御醫你們為何不召?”
“藏匿君王、隱瞞不報,陳大人,你們真是厲害啊!”
事情發展到現在寧蕭鎧已經不是主戰斗力了,都不用他開口,公孫玨等人便開始逼問南宮恪的情況。
陳大人等人扛不住,到底還是交代了。
很快,當眾人得知南宮恪竟然是在寵幸完一名妃子后便一睡不醒時,那些老臣只覺得荒唐不已。
你說你,前腳剛寵幸完妃子后腳就昏睡不醒了?
是太過激動了?
還是被掏空了?
慶國皇室的臉還要不要了?!!
一陣沉默,不少老臣嘆著氣離開了內殿,去殿外等消息。
留下的人拋卻一開始的疑惑,眾人紛紛商討起對策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襲上眾人心頭。
若真如陳大人所說,陛下是寵幸完妃子之后出的事,那么距離陛下出事也才不到十日,可寧家軍即將進京勤王的消息卻是早早就傳到了京城的...
這么一看...那寧家軍進京到底是所為何事呢?
勤王?
這里面真的沒有陷阱嗎?
還是純屬巧合?
寧蕭鎧兀自站在內殿中間,一轉眼,他忽然發現有數道隱晦的視線齊齊落在了自己身上,對此寧蕭鎧不閃不避,僅是挺直了脊梁,自顧自的閉目養神。
猜吧。
任你們如何猜這皇位也要換人坐坐了。
內殿之中氣氛有一瞬間的凝滯,眾人雖說有些猜疑,可這個時候并沒有蠢人敢站出來質疑寧蕭鎧。
無論如何,南宮恪是真的出事了,國一日不可無君,寧蕭鎧憑著先皇的旨意順理成章成為了攝政王。
第二日,寧蕭鎧派人去城外將公孫瓚請了回來,讓公孫瓚在大朝上宣讀先皇的旨意,隨之公告天下。
先皇旨意一出,朝堂與民間皆出現了大地震。
誰能想到,數日前還被南宮恪下旨定成叛臣賊子的寧蕭鎧搖身一變竟然成了先皇欽定的攝政王?!!
過往的一切再無人敢提,攝政王寧蕭鎧正式留在了慶國都城,朝堂上上下下一應事務皆要過他的手。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期間寧蕭鎧花了好一番功夫部署,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南宮恪的那些心腹大臣便被他以各種緣由掃出了朝堂。
大臣們都知曉,寧蕭鎧這是在報復、在秋后算賬,一個個能低調就低調,盡量不與寧蕭鎧正面杠。
如此過了小半年,整個慶國都被寧蕭鎧握在了手中。
一同進京的寧家軍他留下了五萬鎮守京城,其余人全部返回榮城繼續鎮守邊境。
鐵騎大軍也被他調回了北地,唯獨瞿瑯被他留下了,美其名曰教小皇子習武。
寧蕭鎧目前再怎么說也只是攝政王,不是皇帝,他有監國之權卻不能坐龍椅。
南宮恪有兩位皇子一位公主,都還不滿五歲。
明面上寧蕭鎧做得滴水不漏,文,他讓公孫瓚、公孫玨父子倆去教兩位皇子讀書;武,他把瞿瑯留下來正是為了給兩位皇子打基礎。
在外人看來,寧蕭鎧這位攝政王真的是一點私心都沒有。
那么真實情況真的是如此嗎?
錯!
實際上,公孫瓚父子倆在教兩位皇子讀書的時候現場還有第三位小學子,那就是寧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