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景天成小區。
這里距離工大只有一公里左右的距離,平時上班的時候,張若蘭夫妻倆都是住在這,兩人一人一輛自行車,過的倒也算融洽。
“你別看老朱這人成天黑著臉熊你們,其實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工作性質嘛,如果總是笑瞇瞇的那也就沒學生害怕了,不好管。”
張若蘭笑著打開門,順便為老公開脫了兩句。
“不過說真的干的年頭久了,這人也就變了,我有時候瞅著他那副嘴臉都會生氣,簡直快成了學校各種二代的保鏢了,為這事兒沒少跟他置氣。”
葉巡呵呵一笑,畢竟是人家的兩口子的事,聽聽就行了沒必要開口。
房子的戶型屬于三室一廳,面積不算大但布置的很有中式的感覺,客廳正中擺了張紅木制的八仙桌,看包漿皮殼似是有些年頭的老物件,走進書房之后,更是猶如步入了古人的房間,除了照明的電燈,幾乎都是些老物件搭設而成,古色古香。
長長的榆木畫桌上整齊的擺放著文房用品,背后是兩個并排而立的藏經柜,立滿了各式的書籍,還有幾件造型古拙的瓷器。
葉巡大致掃過書柜,基本都是些關于古文研究賞析的書,便笑著開口問道:“張教授,這些書您平時經常看嗎?”
“也不是每天都看,有時候和老朱吵架了就不看,呵呵。”
張若蘭淡然溫和的笑道:“不過我這人也沒什么別的愛好,平時就喜歡讀讀書寫寫字,有時候也在家里批改你們的作業。”
“這種生活也挺不錯的,將來等我老了,也住個這樣的房子,每天喝喝茶看看書。”葉巡由衷的說道。
“你年紀輕輕的就想那么遠,這可不是年輕人該有的朝氣。你先坐,我去泡杯茶。”張若蘭離開書房,不久后就端著兩杯熱氣騰騰的清茶回來了。
“現在可以說說你是怎么寫出那樣的詞了吧,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拜讀一下你過去寫的其他作品。”
“那是自然。”
葉巡微微一笑,眼神中閃著奇異的光芒。
“現代人仿寫古文,我認為最大的障礙就是缺少了當時的環境,就好像今人仿制古瓷一般,無論再怎么去模仿,也始終欠缺了那一絲味道。”
張若蘭點點頭表示認同,同時開口說道:“但是這個觀點在我們的圈子里都是廣泛承認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言論,而且我讀了很多遍你的《明月幾時有》,覺得這個問題似乎在你身上沒有出現?我真的想不通,你到底是怎么寫出來的?”
葉巡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我個人的想法是,一味的模仿古人的詩詞是沒有意義的,就算你研究透了某一個詩人或是一種風格的寫法,可哪怕陷入到癡狂瘋魔的地步,你也只能做到無限接近,卻無法超越。”
“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遵循的只是當時的文體即可,內容上必須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同時,我把自己想象成古人,完完全全的代入進去,我的身份,我周圍的朋友甚至我所處的地點和狀態,都要完全的融進我想描述的內容當中。”
張若蘭若有所思,片刻后抬頭問道:“能不能說的具體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