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好自己帶來的用具,玉蓮心情愉快的往豬頭檔走去。
在賣魚期間,玉蓮聽到隔壁買面條湯里的幾位客人在聊天。他們說的是想要吃鹵味,可集上沒有,得去城里才有。
還說,在他們縣鄉里,這鹵的豬頭肉,可是最受歡迎的。不知這里的人,為什么沒有鹵豬頭吃。
本來玉蓮也就當是聽新鮮事聽著,可隨后想到,她可以買豬頭肉湯。
這個湯,還是她外婆教她的。說是以形補形,多吃豬頭,人也會變聰明的。
雖然三十年來,玉蓮都不相信。可是架不住,她外婆隔三差五買個豬頭回來做給她吃。
這里的豬頭,玉蓮不清楚價格。不過知道,很是便宜,反正地位是比骨頭高點的。
可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燉豬頭湯,不可以少了沙姜。要不燉出來的味道差距很大的,而玉蓮從沒聽說這里有沙姜。
其實沙姜不行,還是可以用白胡椒的。只不過白胡椒太貴了,玉蓮可不舍得花十幾文錢去買一兩白胡椒。
兩種最好的搭配材料都沒有,玉蓮也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嘗試一下。
要不試過,她心里不平,會覺得自己錯失了一個掙錢的機會。
可要是花了錢,這煮出來的味道不行,賣不動。那就只能自己喝了,那就浪費這好不容易掙來的錢。
一邊是可能掙錢,一邊是可能賠錢。玉蓮一時間,還真的是難決策。
可在魚成功賣出去的時候,玉蓮心里又有了很大的希望。她覺得,自己或許會成功的。
因不是趕集的日子,所以豬肉擋上沒有人圍著。只有老板一個人,站著和對面打鐵的老板在聊天。
遠遠的,玉蓮一眼就看到了案板上,被放在角落邊的豬頭。
走過去,玉蓮嘴角壓抑不住往上揚,她問,“老板,這個豬頭怎么買?”
回頭看玉蓮,老板有些意外一個小娘子買豬頭。
整個豬頭可不好賣,毛很多,處理起來有些麻煩。所以很多人家都是要豬腦,或者是豬耳朵的。
可這不能單獨買,只能整個買。可整個買又貴了,往往都是兩三家人商量好后,一起買的豬頭,之后再分豬腦和豬耳朵。
這都到正午了,買肉的人都差不多買完回去了,老板對玉蓮說,“六文錢,你拿走。趕集的時候,可是得八文錢的。”
玉蓮忍不住吐槽一句,“八文錢,這也太貴了!”
這個價格,都能買上一斤肉了。
想到剛才買魚大娘的降價方式,玉蓮就從從最低價起喊,“老板,今天可不是趕集的日子。就是趕集的日子,你這豬頭也不好買。”
“五文錢。你要是愿意,這個豬頭我就要了。”
老板也是爽快,“行,五文錢。”
本還準備和老板討價還價的玉蓮,有一瞬間愣住了。其實她能接受的價格是六文錢,實在有些意外老板的干脆。
老板事先和玉蓮說,“可說好了,這豬頭,我可是不砍的,也不幫去毛的。你得自己拿回去,自己砍開,自己刮毛。”
這么劃算的事,可不是時時都有的事,玉蓮拿出五文錢給老板,“你給我包起來,我回去會收拾的。”
收了錢,老板拿來兩張大荷葉,把十幾斤的豬頭抱起來,給放到玉蓮背簍的水桶里。
看著水桶里的豬頭,玉蓮樂開花了,“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