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掙一百文錢,確實很多了。試問,村里有幾個人能做到的。
顧玉豪建議道,“大姐,地里的活,我可以做。那你不就可以天天去城里賣河蚌肉,那不是掙更多的錢了。”
這個問題,經過才大夫的點醒,玉蓮也明白,盈滿則虧的道理。
她說,“再好吃的東西,天天吃,也是會吃膩的。可要是一個月吃二三次,那還能保持新鮮感,不至于會吃膩。”
“還有,家里還有活要干,不可能天天挖河蚌,賣河蚌肉的,這不實際。”
“最重要的是,生意不可能一直好。所以,地里的活,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地里有收成,那么就不怕這生意會垮的一天。”
手里有糧,什么都不怕。
要是地里的活丟了,只專門做生意。要那一天,生意沒了,那就只能吃西北風。
所以得有本在,才能擴展其他事業。有退路,那就沒什么可怕的了,可以放手一搏。
關上房門,玉蓮把錢給藏好了。接著,出去開始煮河蚌肉,給幾家人送過去。
先是給二婆家送了過去,接著顧玉豪送過去給小南娘,玉蓮就送去和大娘家。
和大娘見到玉蓮送來的河蚌肉,可是驚訝極了。聽了玉蓮的解釋后,她就全明白過來了。
和大娘笑道,“原來那幾天,你挖那么多河蚌,是為了拿去賣的。”
“你這腦瓜子,可夠靈活的,這都能給你想出來,做成這么美味的小吃。”
玉蓮扯著胡話說,“以前很多見過吃過的東西,我記得不太清楚。可有時候,睡一覺,做了一個夢,第二天起來,就記起來了。”
想想,和大娘都覺得很是意外,“上次你來要蒜頭種,我還以為,你是要蒜蓉醬賣的。可沒想到,你這是做了一道小吃賣的。”
玉蓮說,“一開始,我是想著賣蒜蓉醬。可這不,剛好想起這一道吃的,就先買了這河蚌肉。”
要不是為了那二十兩銀子,實在話,玉蓮還真的是暫時想不出來這一道吃的。
只能說,錢讓人創造無限。
聊了好一會,兩說到了幾天后的端午節。
玉蓮問和大娘,“十一婆,過兩天,你還是去二婆家包粽子嗎?”
一聽,和大娘就知道玉蓮想說什么了,她笑道,“每年,都是去你二婆家包粽子,今年也一樣。”
“你不要擔心,今年我們一定會把你教會怎么包粽子的。”
玉蓮為自己辯解道,“其實,我覺得,包成大柱子也不錯,不知道為什么,非要包成三角形的。”
就用一片粽葉飽粽子,還是包的圓錐形,玉蓮覺得這個難度非常之高。
所以,包粽子,玉蓮真心包不會。只會包用三四塊包成一個圓柱形的粽子。
可祭拜只能用圓錐行的粽子,因此,今年,玉蓮也只能拜托其他人教她。
今年要是還不會,那就和往年一樣,直接拿別人包好的回去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