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這次盛會,我們只能勝,不能敗!也好,這幾日老朽就留在觀里,與你們一起參詳節目。”
溫庭筠想要提咸宜觀的曲目把脈,那眾人都是求之不得啊。妥妥的文化界一哥,內定評委下場指導,這次怕是想輸都難。
當然,咸宜觀的主播們也十分清楚,想要溫老幫助他們通過作弊的手段贏得比賽那是不可能的。失去泱泱大國的風度,比失去一塊神玉的損失那可是大得多了。
畢竟神玉要集齊七塊才能逆天,失其一,也有回旋余地。但是國之顏面,丟了可就很難找回來。
于是三女便拿出了渾身解數,希望祭酒大人可以一一點撥。
思思和閃閃排出來的節目,毋庸置疑,都是新世紀風尚,以天朝文化之底蘊融合了日系清新,韓式妖嬈,歐美熱辣,獵奇重編以娛眾,這本就是主播的職業內容。
對于大唐來說,所有的這些文化元素和標簽,都是標新立異。如何才能與這個時代對接,確實需要一名合適的導師。
這名導師首先要底蘊深厚,熟知當代文化特點,其次不能太過頑固,喜推陳出新,不拘泥陳規。
以上兩條,溫老祭酒恰好都符合,也許窮大唐一世,也不會有人比他更符合了。
“這個動作,未免有些太過失禮。收一收,收一收,哎,上身收一收。對,收腹,挺腰,很好。”
“愛這個字,太白話。入詞不雅,此處宜用喜字。想發仄聲,可用好字。”
“你選的唱法不錯,只是口音不討喜。來跟我學,這個入聲應該這樣發,u~a~k~,對!芳心捕獲,fiang~siem~fu~ak。很好,你們也是能說長安口音的嘛!”
F~a~k?!
思思閃閃練得也是一臉的黑線。中古音介于當代閩越客家諸語之間,對于需要學習許多粵語歌曲的主播來說,模擬起來到不是很難。但是其中細節依然有很大不同,想要靈活運用,還是需要大量的練習。
從形體,選詞到發音,主播團在不斷地修正著節目細節,就像他們在新世紀追逐潮流,追逐熱點,不斷對既有表達方式作出修正一樣。
在一些基本面與時代對接之后,咸宜主播團便開始著手為初賽選曲。
為此,她們特別征詢了溫老的意見。
“嗯,你們這些個新編曲目,我大概也看了一些。說實話,老夫著實佩服你們這些年輕人的想象力和創新力。但是,太過新穎的東西,不一定會被大多數評委接受。你們想贏,就需要循序漸進。第一場嘛,我覺得你們有一支區比較合適,稍微修改一下,應該可以用。”
“哪一支?”,閃閃期盼地問道。
“就是那首,蕭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哦,溫老說的是那首《憶秦娥》?”
閃閃演繹的版本,自然是紅劇《長安十二時辰》里的配樂,這本來就是古曲新編,難怪溫老覺得應景。
可是溫庭筠卻像是從來沒聽說過這曲子一般,口氣里還略帶些許驚愕,“《憶秦娥》?這是曲名嗎?曲名與詞相配,看來又是一首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