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誰知還沒洞房,居然他媽重生了,還重生到1977年!
看清現實,路遠差點兒罵出聲來。
不過想想重生到自己年輕的時候,一切可以重新開始,特別是趕上了恢復高考的這一年。
所以他還是很欣慰的。
決定晚上收工回家,就把之前的那些書啊,資料什么的找出來,好好的復習復習,提前做好準備。
現在的路遠剛好20歲,家里有四口人,老爸老媽和一個妹妹,妹妹正上初中。
妹妹小英并不是他的親妹妹,是他老爸很多年前在外面干工地的時候,從火車站撿回來的。
那個時候路小英才不滿兩歲。
轉眼十多年過去,小英姑娘已經快14歲了。
那年頭的女孩子,能讀上初中已經不容易了。
路遠能順利的讀完高中就更加的不容易。
一切都因為他老媽有些文化,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所以就算再窮,勒緊褲腰帶也沒有讓他們兄妹倆的書落下。
父母還算有遠見,所以路遠兄妹得以在當年有了不算少的文化。
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特別是為恢復高考以后考大學,創造了基本的條件。
有了這些,路遠干起活來很有信心,雖然肚子很餓。
當年根本吃不飽,尤其在春夏之交這種青黃不接的時候,很多家庭連照得見人影的稀飯都快要吃不上了。
路遠家也好不到哪兒去,雖說他們家的勞力比較強,有三個人在生產隊干活,只有路小英一個人在上學,放學的時候還割草掙工分。
因此分的糧食比別家稍微多那么一點,但依然改不了挨餓的命運。
干活厲害一點,掙工分多一點,食量自然就更大。
少了根本吃不飽。
當年本來伙食就差,經常菜里沒有油,加上還沒吃飽,所以,唉!
想想都嘆氣。
好不容易熬到天快黑了,隊長叫收工,大家呼啦一下扛起鋤頭作鳥獸散。
剛才還熱鬧的場面,一下子就冷清了下來。
回到家里,小妹路小英放學割草去了。
路小英上的是村里的民辦初中,每天上學之余還能幫著家里干點活兒,最主要的就是割草掙工分。
生產隊喂了不少的牛,而牛每天要吃很多的生草,因為大人要在生產隊干農活,不能無緣無故的缺勤,缺勤還得請假。
所以割牛草一般都是小孩子們的事情。
別看割牛草,如果小朋友們不那么貪玩,認真一點,勤快一點,一年下來,一個十二三歲的小朋友可以掙到半個大人的工分。
關于這個作者可不是胡亂說的。記得當年作者小學畢業才11歲,本人六歲開始上學,讀的是五年制小學。
因此11歲就小學畢業了,而就是這么一個年紀,靠著讀書之余天天割牛草,一年下來差不多掙了2000工分,而當年一個最能干的男勞力,一年累死累活下來,最多只有四千多工分。
所以比較一下一個11歲的小孩子,已經算不錯了。
當年作者的情況比較特殊,老爸有病,家里窮的叮當響,所以必須要勤快一點,沒辦法呀。
扯遠了,話說路遠回到家,老爸收工回來在院子外抽旱煙兒,老媽忙著生火煮飯。
他擔起水桶出去挑水。
因為年輕,每天挑水的任務是他的,而他們村擔水的地方比較遠,來回差不多1km,每天至少要擔五挑水,在收工回來很餓的情況下,不輕松啊!
而正在這個時候,外面有人驚慌慌的扯著嗓子喊:“快去村口的水庫救人吶!有人跳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