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某人嬌俏的背影越來越遠,路遠搖頭嘆了一口氣,心里在想:這么漂亮的花兒,吃到嘴里才爽啊!
看來自己得努力,一個重生者,還帶著倉庫,搞不定一個女高中生,真是啪啪打臉吶!
話說有了錢,路遠叫上一個哥們兒跟自己一起,把設備買了回來,等小麥出來以后,就開始正式生產。
由于他技術很過硬,所以在生產環節并沒有經歷多少波折。
第一次就產品成功,生產出來的面條白白凈凈的。
可惜當年沒有烘干機,只能靠太陽曬。
所以下雨天不能生產,好在經過他花了幾塊錢到公社廣播站在廣播里宣傳,臨近的生產隊來換面的很多。
趕集的日子,他有專門派幾個人挑面到街上去,甚至親自出馬,結果還行。
不說能發財,生產隊又多了一條賺錢的門路。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加進農業生產的管理,爭取多打糧食才是第一要素。
有了糧食,大家少挨餓,他當隊長的心愿就算達成了。
然后趁著晚上吃飯,就向家里宣布,把家里的豬圈擴大,屋后弄成一個院子,加大養豬和養雞的力度。
一開始弄成三個豬圈,可以養六頭豬,雞養個一二十只,也可以養一點鴨,或者鵝。
但在1977年的時候,還不能養的太多。
不然,尾巴會被割掉。
這回家里沒人反對,老爸老媽和小妹都全力表示支持。
看來家庭要比生產隊好弄的多。
說干就干,第二天收工回來,他就領著老爸把屋后的竹子砍掉,先把地整平,然后搞一點碎石回來建豬圈。
當年建房其實很簡單,用墻板加上泥巴弄城土坯房,上面搞幾根桉樹,弄點竹子,稻草,小麥草也行,蓋成茅草屋。
除了原材料,其實花不了多少錢。
但在那個年頭,就算是幾十塊錢,很多家庭也拿不出來,別說幾十塊,幾塊錢都能逼死人。
作者上小學的時候,每學期學費才2塊5,但班里有很多人到放假的時候都沒有交情。
到后半學期,隔三差五的老師就要點名,把沒交清學費的同學留起來,讓他們回去逼著家長拿錢。
有些家里是真拿不出,有些同學家里條件其實還行,就是不想拿,因為拖到放假都還沒有交清,老師就會幫同學們減免幾毛錢。
很多人拖著不交,就是為了能獲得減免,為了少交幾毛錢,他們故意拖,讓孩子在學校里天天受到老師的點名批評。
這當時并不新鮮。
好在作者雖然窮,父母比較開明,從來沒享受過被老師點名的待遇,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啊。
當然這是題外話。
豬腳路遠現在搞副業,他能搞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