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路遠來說,三轉沒有,收音機沒心情聽,主要沒時間。
每天除了安排生產隊的人干活兒,自己也要在生產隊干活兒,晚上經常要開隊委會。
生產隊總有那么多事情要討論,而自己家里的事兒也不少。
每天收工回來擔水,幫老媽做家務,幫老爸弄自留地,晚上抽時間復習。
現在他還多了一樣事情:喂豬。
因為沒糧食,老媽喂豬總叫喚,不但叫喚,還不長,兩個月還沒長到20斤。
不長就算了,力氣還特別好,動不動就從豬圈里飛出來,在外面滿山遍野的跑。
每天不干別的,光逮豬就夠了。
那樣子有點像作家王小波筆下那只特立獨行的豬。
讓人既頭痛又佩服。
老媽拿豬沒轍,路遠就對老媽說:“媽,我來喂吧!有句話叫男人帶文昌,養豬不用康,來點兒清涼水,吃的耳朵響。
我就是帶文昌的,以后豬就由我來負責,保證比之前長得快。”
解釋一下,這里說的文昌,就是人的生辰八字里帶的文昌星。
一般很少有,現在條件好了,學校又擴招,大學生很多。
當年條件差,就算恢復了高考,能考上大學的也并不多。
而真正的生辰八字里帶了文昌星的那種,讀書絕對很厲害,而且會靠著文化發跡。
當然,看相算命帶有娛樂性,不管帶什么,關鍵還是靠自己。
而豬腳這么說,主要讓老媽相信自己帶了文昌星,喂豬不用糧食,豬也會長。
其實他不是不用糧食,而是倉庫那邊有,不想讓家里人知道而已。
所以每頓喂豬的時候,他只搞了點兒剩菜,潲水,多少加點米糠,然后加半桶水提到豬圈里,又悄悄從倉庫里拿出小麥粉,玉米粉什么的加在里面,然后倒進豬槽。
這樣一來,豬自然吃的很飽,然后也不叫喚了,一天到晚就知道睡,長得自然快。
因為每天都很忙,家里人也沒怎么去豬圈看豬,三個多月后,路遠在吃飯的時候笑嘻嘻的對老爸老媽說:
“爸,媽,豬可以賣了。”
“賣豬?賣豬毛還差不多。”
老媽劉彩娟睜大眼睛說:“我喂兩個月沒長到20斤,你才喂三個多月,它能長多大?
有沒有100斤?”
“有沒有我不知道,又沒稱。”路遠笑哈哈的望著老爸,老媽說:“你們去看一看就知道嘍,應該賣上等豬沒問題了吧?”
當年賣毛豬到經營站,分上中下等。
中等豬131斤以上就可以賣,扣掉吃食少于131斤,人家不要。
131斤以上的豬是最低價,上等豬151斤以上,特等豬181斤以上。
不同等級的豬價格不一樣,但只要賣掉,都會領到50斤糧票,到糧站便宜價買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