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說,路遠這回回到故鄉,就沒有打算要出去了。
首先把孩子的學校找好,要上學,當地最好的條件當然是鎮上。
鎮中心學校有鎮中心幼兒園。
而路遠他們村里,由于出生的孩子減少,學校招不到學生,加上土坯房的房子常年失修,漸漸變成了危房。
上面干脆取消了村辦小學,讓村里的孩子直接到鎮上去讀書。
這樣雖然遠一點,但鎮上的條件好很多,所以大家都很支持。
而他們村到鎮上也不是太遠,大概也就3km多的樣子,走路走快點半個鐘。
路遠有私家車,雖然當年的路還很爛,都是石子路,至少比走路快很多,對吧?
不過擺在面前的是,從村里出去,到外面的公路邊,還有1km左右的小路。
就是說他的車開不到家門口也開不到村里來,只能停到外面公路邊,在走路回來。
這樣,不單單他一個人不方便,村里人要拉點什么東西,比如當年要交糧,賣肥豬,拉肥料什么的都很不方便。
所以路遠就琢磨著,既然回來了,手上又有錢,干脆跟大伙兒合計合計,讓大家逗點錢,自己多出一些,把這條路修好。
就算修成石子路,只要每天把車能開到家門口,這樣不但自己方便,村里所有人都方便,多好哇!
不過路遠還沒來得及跟大伙兒說,因為剛回家事情也特別多,首先跟孩子找學校,親戚朋友請他們吃個飯,外公,外婆,舅舅,舅媽,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也要去串個門兒,買點東西去看他們。
畢竟自己這幾年很少在家,加上好歹賺到了點兒錢,必須謙卑一些,該有的禮節一點都不能少。
不然別人會說閑話。
農村就是這樣,雖然窮,但禮節特別多,也特別講究,傳統的東西一點都不能少,不然口水淹死你。
所以一直忙了幾天,把孩子的學校找好,把該辦的事情辦了,把該走的親戚也走了。
這天一家人吃過早飯,路遠閑著沒事,正準備拿出吊桿到河邊釣魚,順便帶著兒子在河邊去玩一玩。
小家伙沒見過河,到河邊去玩沙抓蝦什么的肯定會很爽。
要釣魚必須就有準備工作,首先要有釣竿,然后得準備魚餌,挖蚯蚓,或者用玉米粒兒,冷米飯什么的都行。
路遠選擇了用蚯蚓,以他小時候釣魚的經驗,小河里的魚更喜歡吃的是蚯蚓。
兒子小虎聽說挖蚯蚓釣魚,立馬來了興致。
連玩具都不玩了,非要跟著路人一起挖蚯蚓。
看見挖出的蚯蚓興奮地叫起來:“爸爸,爸爸,這就是蚯蚓嗎?我怎么看著像蛇?”
小虎從小在城市長大,還沒見過蚯蚓,其實他也沒見過蛇。
不過在書上見過,所以小盆友就把蚯蚓當成蛇了。
“肯定不是蛇啦,蚯蚓不咬人,蛇會咬人的,而且蛇也沒這么小。”
路遠,一邊把挖出來的蚯蚓裝進玻璃瓶,一邊耐心的跟小虎解釋,小虎聽了有些若有所思的說:
“爸爸,我好想也挖出一條蛇。”
小家伙人小膽大,見什么都覺得很稀奇,尤其喜歡動物。
什么蛐蛐兒,螞蟻,會飛的蜻蜓,蝴蝶,蜜蜂什么的,特別的感興趣。
每當看見就興奮的叫起來:“爸爸,爸爸,幫我抓住它,我好想玩。”
“想玩也不能抓,它們是動物需要保護,明白不?”路遠輕輕拍著小家伙的小腦袋,告誡道:“你已經開始上學了,要明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要保護好地球上的每一種動物,不能以大欺小。”
“可是爸爸,我只想玩,我沒想把他們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