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遠對父母說下這番話,他以為父母會支持。
沒想到老媽首先就反對,另外,他后來又仔細一想,覺得在家鄉辦電子廠不現實,本地方沒有成為產業鏈,零配件從哪兒進是一個問題。
另外,政府也沒有相關配套的優惠政策,目前來說,搞過小打小鬧也許還行,一旦要成規模,沒有土地稅收等各種相關優惠。
近處沒有優勢配套的產業鏈,除了自己倉庫里面有的東西以外,其余都很麻煩。
所以他想了好多天,可以說是思前想后,禪心積慮,最后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但路遠卻想到一個另外可行的方法,自己辦調味食品廠,不應該只單單生產辣椒醬。
最出名的榨菜就是涪陵榨菜,但當時這種榨菜的產品結構也比較單一,而且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這類食品市場前景將非常的廣闊,后世他就知道。
出來的榨菜種類非常多,生產的廠家也非常多。
而最出名的一般都是西南地區的廠家。
自己家鄉跟涪陵氣候條件很相近,離得距離也不是很遠,屬于一個大的氣候帶,所以完全可以換一種思路。
生產榨菜。
這種原材料可以本地生產,就地取材,不受什么產業鏈的限制。
而且技術也不是特別的高深,自己的店鋪里面就有這種東西,可以拿出來進行仿制。
很多品牌在1989年的時候,別人還沒有生產,自己完全可以走在他們前面。
多開發一些品種出來。
什么竹筍類的,豇豆類的,紅花菜類的,還有海帶絲,以及榨菜類的。
品種很多,內容很豐富,有甜味的,有辣味的,也有一種酸辣味的。
盡量口味齊全一些,適合更多人選擇。
掙自己的主要任務是除了自己賺錢,還帶領鄉親們致富,所以開發當地有特色的特產是最適合的。
這些需要的原材料讓鄉親們去種植,自己回收回來深加工。
鄉親們種植可以有一筆收入,家里人到廠里上班又有一筆收入,這樣一來不會有多富,但至少比別的地方強。
路遠覺得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要想讓鄉親們全部都脫貧致富不太現實。
讓積極一點的,勤快一點的,支持自己一點的那部分人擺脫貧困有可能。
但擺脫貧困后,到底能多富就看他們怎么去努力,自己沒有義務非要綁到他們的戰車上。
自己不是圣母婊,更不是什么圣人,沒有義務非要讓誰過上什么樣的日子。
雖然他們讓自己帶領他們致富,自己也答應了,但自己盡力就行。
又沒有白紙黑字簽合同,更沒有得什么好處,憑啥呀?
所以這么想著,路遠決定還是先辦好調味食品廠再說,一步一步的來,不要把步子邁大了,扯著蛋就不好了。
只不過調味食品廠,不單單生產辣椒醬,可以試著生產一些榨菜類的食品。
現在剛好是春分季節,讓鄉親們多種豇豆還來得及,另外趁著這段時間,自己先研究研究,學點兒技術,為后續的生產打好基礎。
自己想到要辦電子廠,倉庫已經變成電子產品去了。
而現在不辦,倉庫等于就沒用,想到這里,路遠嘆了一口氣,趁著晚上睡不著,又到自己的倉庫里面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