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不能在鄉親們面前顯擺,賣弄以外,跟生產隊的人說話做事不得盡量保持低調。
免得刺激到大家。
所以生產隊的人對路遠家的評價一直都很高,也非常愿意來他們家看電視。
當然,這些都是過去的事情了。
現在他們生產隊,只要有人在路源廠里工作的家庭,差不多都買了電視。
更多的已經把茅草屋換成了瓦房,有的甚至開始計劃建樓房。
路遠廠子火起來了,讓孫曉迪簡直高興的不要不要的!
她除了經常也檢查工作的名義,來路遠的廠里視察,也憑著自己的關系幫路遠推銷產品,實現當初的諾言。
這天是星期天,廠子放假,路遠也休息,所以搬了一把椅子在自己廠子的大門外,靠在椅子上曬太陽。
又到了快元旦的時候,馬上到的是1990年的元旦,日子說快也快,說慢也慢。
不過現在的路遠心情很好,日子快慢對他來說沒什么影響,反正每天有錢賺,加上他的倉庫依然保留老媽每天在鎮上開店。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店里的銷售額也是越來越好,說錢像水一樣流進口袋里也不為過。
當然,這些錢跟現在沒法比,當年一個月賺500就是大錢,現在一天賺500也沒什么概念,只能是養家糊口,想要富起來很難。
這是時代的差距,作為重生者的路遠,他的優勢就在這里。
賺到錢之后,除了繼續擴大廠子的生產和搞多種經營,就是搞投資。
他明確感覺到,隨著自己廠子規模的擴大,將來不單單是帶動自己的生產隊,還會帶動整個鎮的經濟發展。
所以鎮上的房子到時候就會增值很快,現在有機會把一些老房子拿下,到時候就是錢吶。
這個鎮雖然目前經濟發展比較差,但它的地段非常好,剛好坐落在國道邊上,跨省際的公路貫穿其中。
最難得的是不但公路交通好,離長江近,水運也不錯。
發展前景非常的廣闊,所以路遠在有了一些經濟基礎以后,趕緊趁機下手買房。
小鎮之前很多都是木結構的瓦房,屬于明末清初的房子,到現在已經開始破舊,所以很多人開始嫌棄。
但由于是以整片連在一起的,一家一戶沒法單獨的修建,必須連片的改造,需要很多的資金。
上面沒有,自己也籌不出來,于是有些人家就打算把房子賣掉,另外找地方建房。
這就跟路遠買房提供了契機,只要有人賣的,他都買。
當時一般一家人的老房子在一百多200平米左右,價格才幾千塊,最多的才1萬塊。
所以路遠買了半條街也才花不了多少錢,我們才花二三十萬塊錢,半條街都是他的了。
后來搞開發的時候,單靠這半條街的地皮,他就發的不要不要的呀。
當然這是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