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話筒里傳來的忙音,路遠同學搖了搖頭,這件事情有趙小秋出面,他覺得應該問題不大。
讓自己這邊已經做了防偽處理,算是雙管齊下。
食品公司的事情總算處理的差不多了,他有帶著簡單的行李開始起航,目標南方自己的電子制造有限公司。
同樣是一個天驕的品牌,這邊是食品,南方是電器,路遠覺得其實應該搞一個整合,等兩邊的規模都擴大了一點,就可以整合成一個集團公司。
逐漸發展成為多元化的企業,按照路遠現在的設想,再過幾年,他的企業應該是包括食品制造加工,調味品,果汁飲料,電子電器產品。
如果可以的話,還可以進入醫藥行業,因為路遠知道醫藥行業也是很賺錢的。
不過搞醫藥需要真實的東西,真正能治病的那種藥,虛假的是路遠同學抵制的范圍。
重生為人不管賺不賺錢,首先三觀要正,這是路遠同學的底線。
這回他再次來到南方,這邊的工廠已經進入正軌,只不過在管理上和供貨環節上還有一些小問題。
需要他出面去處理,畢竟他是老大,有些事情只有他出面,對方才賣賬。
處理好供貨方的問題,不是解決好自己公司內部的問題。
路遠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研發上,科技發展才是第一生產力,要想讓自己的公司強盛起來,就得在研發上下功夫。
按照當時的行情,擺在路遠面前的有三種選擇,第一是向彩電行業進軍,第二是空調,洗衣機,冰箱,冰柜,這些大家電。
第三是繼續深耕小家電,在微小家電上面下功夫和發力,開發出很多后世才有的小家電產品。
比如甩干機,烘干機,電子消毒柜,抽油煙機,等等產品。
這些商品家家戶戶都用得著,后世的銷量很大,但廠家也多,因為技術含量不是特別高,門檻比較低。
所以競爭力更大。
如果走彩電發展之路,目前自己倉庫里面除了有一少部分整機,還有一些零部件,想象管什么的數量很有限。
所以湊不了幾臺,而國內當時大多數人的廠家都在生產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全靠進口,價格賊貴還買不到。
如果這種產品自己能生產出來,利潤很高,關鍵是受當時技術和產品的限制,包括生產設備的限制,還有技術工人。
這些都是現實問題,所以最后路遠還是決定干脆就在小家電項目上發力算了。
大項目先等一等,反正現在才1990年,時間上還來得及。
而小家電成本低,轉手快,技術含量相對也低得多,零部件也更容易買到。
在保證現有組裝的前提下,研發一些自主品牌的高端產品出來,隨便一樣做精了,都是前途無量的。
所以經過一番調研和仔細的對比,路遠最后把戰略定位到小家電上。
而小家電的競爭,繞不開的對手就是趙媛媛的廠公司。
所以很久沒有出面的趙媛媛再次出場。
這一天,她正在自己的辦公室里面清理著一份又一份的資料,把該簽字的簽字,該存檔的讓秘書存檔。
而這時候有人敲辦公室的玻璃門,趙媛媛頭也不抬的,說了一聲,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