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切的一切,計劃總是沒有變化快,風出來的時候,有聲音。
但人要走的時候,往往是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路遠和趙小秋分別后,他又去了南方管理自己的電子公司。
而趙小秋很快接到了調令,有副廳轉成了正廳,調到臨省一個重要部門去了。
從此和路遠天涯路遠,當年沒有手機,聯系上也不方便。
有時候距離能產生美,但路遠和趙小秋離那么遠,產生的不是美,而是越來越遠的差距。
新的崗位,新的環境,新的身份,以及周圍新的人和事,讓趙小秋漸漸的忘了路遠的存在。
而路遠本來就覺得自己跟人家不在同一個軌道上,當初小曼和她就是這樣的類型。
就算結合了最終也是勞燕分飛,有了這種生活經歷和教訓,路遠沒有主動跟趙小秋聯系,過好自己的人生,辦好自己的公司,眼前的生活,是他需要做的。
也是經歷過重生,和這些年生活磨練的他,最好的選擇。
隨著時間的推移,改革開放越來越深入,尤其得天獨厚的南方,領風氣之先,加上無與倫比的條件,和敢干敢拼的精神。
以及千千萬萬追夢而來的創業者,努力的創造下,南方的發展是越來越快,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在如此的大環境下,有電子類的專業技術,又是重生者,路遠抓住了事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公司的發展也是越來越順,一些技術方面的突破,也是超出了之前的預料,隨著和他的母校一起共同研制的空氣壓縮機的試驗成功。
不但申請了專利,而且他把這個專利買了下來,開始了自主生產,讓自己的公司也走上了一條發展的全新道路。
路遠知道,自己放手一搏的時候到了,身邊沒有女人的牽絆,不用考慮感情,也不熟任何的狙繞。
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用考慮別人的感受,所以也少了很多麻煩和阻力。
事業發展起來特別的順,公司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向前發展。
從90年到老人家92年南下講話,兩年多的時間內,路遠的電子公司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
從一個小作坊式的企業,開始了到現代化企業的華麗轉身。
生產的產品也從最初的技術含量低,利潤少,門檻低,開始向中高端轉型。
而這個時候,南方的電子企業也是越來越多。
除了一些貼牌兒,代加工的企業,也有一些自主品牌的企業出現。
有的發展都還非常快,所以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
尤其是總設計師南下講話之后,各種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從地下冒了出來。
仿佛眨眼之間,南方的各種工業區應運而生,隨之而來的是滾滾的南下大潮。
淘金的人們像潮水般涌來,帶動著這里的發展越來越快。
人多,消費也就多,經濟發展的快,消費也就跟著提高。
這對路遠是雙雙利好。
第一,他的電子電器產品有了更好的市場,第二,他在家鄉生產的醬菜,榨菜和辣椒醬,銷售量也是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