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廠的產品數量自然也明顯下降,當路遠的妹妹路小英把這件事情告訴路遠之后,路遠腦袋里嗡的一聲。
明白該來的終于還是來了。
其實作為重生者,他知道到90年代以后,家鄉南下的浪潮就會席卷而來。
但他沒想到來的這么快,也來的這么強烈,并且在廠里有工作,有穩定收入的人,也不安分了。
想想也是,都是一幫年輕人,有這樣的機會,誰不想出去闖蕩闖蕩呢?
誰不想追求自己的夢想,賺更多的錢呢?
所以呀,形式非常的不妙,而更不妙的還在后頭。
之前簽訂合同的那么多農戶,他們的產品供貨量一直很穩定,是因為家里有勞動力。
而南下的浪潮來了之后,年輕一點的都跑了,農村留下的只是一些年老體衰的老年人,還有留守兒童。
很多都是空巢老人,有些家庭因為兒女在外面賺到錢了,每個月跟他們寄錢回來,讓他們別干農業了,好好的安享晚年!
于是他們直接找到路遠的公司,說明自己的情況,聲明第二年不再續約,一句話再也不干莊稼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的荒地越來越多,很多一家一家的都出去打工了,沒出去的老年人要帶孫子,帶外孫,有的直接搬到鎮上去了,有沒去的,都不愿意干太多的活兒。
農村一下子成了空巢老人的家,從當年的朝氣蓬勃,變成了死氣沉沉。
土地越來越不受歡迎了,所以原材料的供應越來越吃緊,價格也是越來越高。
當路遠回到了自己家鄉的工廠,面臨著這種狀況,他是左思右想,想不出一個好的辦法。
怎么辦呢?
當初他辦廠的愿望是讓大家都脫貧致富,其實這么幾年下來,他的愿望已經實現了。
臨近幾個生產隊的人,只要跟他簽訂供貨合同的家庭,還有在他公司里面上班的那些工人家庭,都是當地比較富裕的家庭。
供應農產品有穩定的收入,上班也有穩定的收入。
兩份收入讓這些家庭條件是一天比一天好,有很多都蓋了小洋房,買了電視機,洗衣機,自行車,有很多還買了摩托車,甚至一些有眼光的,開始在鎮上做生意,買車,搞運輸等等。
正是他在當地辦廠,帶動了一方的經濟。
可現在面臨著如此的困境,他覺得自己的初衷已經完成了,既然這樣,干脆把廠子關了,到南方專心的發展自己的電子電器事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于是他就對小妹說,“把廠關了吧。所有的農戶合同滿了之后不再續約,把所有的原材料弄干凈,然后把所有的員工辭退,個人補助三個月的工資,然后把那后續的事情妥善處理掉,然后就把廠子直接關了。
跟我一起到南方去,全心全意的發展電子電器事業。”
“可是哥,這么多年,咱為了在公司付出這么多的心血,買地,建廠房,買了那么多的設備,說關就關,是不是太可惜啦?”
路小英心有不甘的說道。
“可惜又有什么辦法嘞?我要到南方去管理這邊,我本來就沒有多少精力來管,而現在又遇上這樣的難題,虧本的事情,我可不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