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老媽的感嘆,路遠當然也早有同感,不過他是重生者,知道有這種狀況出現,所以計劃的比較早。
凡是有計劃就是好事,而且計劃在前面就更是好事。
所以就算家鄉南下浪潮,導致人工短缺,對他的影響也不是很大。
而來南方的人多了,他在南方的電子公司招人更方便了,很多家鄉人都來南方,進他的電子公司打工。
畢竟南方的公司待遇要比家鄉的公司好,在1990年代初的時候,在南方公司干一個月,比家鄉的公司干一個月多100塊錢沒問題。
有的甚至要多兩三百,因為都是計件制,多勞多得!
正因為南方工資要比家鄉更賺錢,所以有那么多人才,不顧一切的往南方跑。
什么父母,孩子,統統丟在家里,所以一剎那間,農村就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居住的地方。
勞動力越來越少,年輕人也是越來越少,剩下的除了小孩兒就是老弱病殘,土地從剛剛包產到戶的香餑餑,變成了招嫌棄的玩意兒。
很多邊荒之地,或者缺水的坡地什么的,要么長草,要么種樹,總之都不再種莊稼了。
而田塊比較大的,水源好的那種直接養魚,魚塘比以前多了若干倍,但奇怪的是,糧食還是夠吃。
所以大家也沒感覺到有什么,反正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在這種高速發展的時代,誰有本事誰就先發財。
路遠明顯走在了前面,要說發財,他是村里最發財的一個。
但是他一直保持著低調,有錢也不張揚,一家人過得殷實,但是又很平淡,除了他們家的房子,建的不錯,還有是奔馳車以外。
走在路上,你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大老板,只覺得這家伙長得帥。
而時光匆匆而過,轉眼又過去幾年,到1996年以后,路遠已經35歲了。
35歲的男人,正是青春正旺,朝氣蓬勃,年富力強的時候。
而這時候他的家鄉公司已經有相當的規模,插線板廠已經升級成插線板公司。
南方的電器公司更是規模超前,已經建成了四個車間,員工差不多3000人的規模。
雖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但他在研發上和同來沒有拉下,一些項目的核心技術一直抓在自己的手里。
單是申請的專利就有了幾百項,并且開始向更高端的項目發力。
比如半導體,晶圓的生產,還有芯片的預研,而且還有一些高端的家用電器。
什么抽油煙機,熱水器,洗碗機,消毒柜,微波爐等等,也有洗衣機洗冰柜,冰箱,空調,這些大件的產品。
公司除了生產大件的電器產品,也生產一些小家電,微家電。
為此他專門把公司分成幾個規格,大家電項目部,小家電項目部,和微家電項目部。
三個部門同時發力,不但生產出高中低端的產品,而且在研發上投入了不少錢。
研發一直是公司的重頭戲,作為重生者的路遠知道,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能發展的更好。
在專利保護的情況下,用別人的專利就得交錢,而且還要進的別人的允許。
一旦發生什么問題,人家停止讓你用,有錢也用不到哇!
所以核心的東西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算多投入一些,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