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趙小秋還是感應到了,不過讓他驚喜的是,小曼并沒有在文字里面詆毀她,或者說對她有任何的不滿。
相反在文字里面透出了淡淡的無奈和溫馨,并且覺得自己的老公不容易在外面打拼的歲月里,能遇上像她這樣的紅顏知己。
讓他的人生多姿多彩,讓他能帶領自己的企業越走越遠,越來越強,是有幫助的。
看到這里,趙小秋哭了。
她當然是感動的哭了,小曼能這么理解,能跟她如此高的評價,是趙小秋沒有想到的。
她們之間雖然是敵人,但現在開始慢慢的化解,從小曼的文字里,她感覺到,經過歲月的沉淀,經過人生的起伏。
在開始人到中年的時候,每個人的心境和對人生的體驗都不一樣了。
生活讓大家變得寬容,歲月讓大家變得更加的淡然,享受著豐富多彩的生活,大家也在對過去進行回顧。
小曼還在故事里說到了趙媛媛,她簡單用了一個源字代替。
趙媛媛沒有上網,偶爾上網也是查資料,因為她是公司的一把手,可沒那么閑。
但趙小秋看出來了,小妹在書中對趙小秋定性為一個悲劇是的人物。
但小曼在書中說,趙媛媛的悲劇是是她自己作出來的,如果趙媛媛不總是作來作去,就沒有她今天的幸福。
她人生也是另一種光景,所以小曼在自己的文字中,表達出了她對趙媛媛的感謝。
說趙媛媛自己作,最后把自己混成了悲劇,而讓她小曼成了喜劇的主角,故事能有如此的圓滿?
除了自家老公的堅定,堅持,就是趙媛媛自己的主動放棄,他們之間說不上有什么愛恨,也說不上有多少情仇。
但卻有感情上的瓜葛,從很多年以來,想回避也回避不了。
成為一樁難以斷定的公案,誰也不知道誰對誰錯,反正故事就是這樣發展的。
現在他們才三十多歲,最終的結局是什么?其實他們也不知道。
小曼憑感覺,自家的老公性格已經成型,成熟穩定,對家庭忠心耿耿。
雖然不排外,但他也不會讓自己難堪,更不會讓自己失去現在的一切。
所以小曼最后在自己的隨筆里面就寫到,他非常感謝生活,感謝生命,感謝生命中的一切。
她還在上面說自己跟婆婆的關系,可能要算是世間最好的婆媳關系,自從她走進路家的門,婆婆就對她歡顏笑語,從來沒有跟她發生過,是任何的大小沖突。
就像是親生母女一樣,對家務事搶著干,而且有什么事情都商量著。
就算有錯,也從來沒有抱怨過別人,特別是婆婆的那種寬宏大量和善解人意,讓小曼從心底里面感動。
并且覺得自己是無比的幸運,自己有如此穩定,安寧的生活,就是因為有了如此這位好婆婆。
這一點小慢在書中非常的肯定,在現實中她也是這么說的,在跟自己好朋友聚會的時候,她就不止一次的向對方說:
“女人不但是要嫁對丈夫,還要找對婆婆,這一點,你們敢跟我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