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叫涼涼的,就在qq上留言說:“媽媽,你寫的書好感人哦,是你的親身經歷嗎?”
小曼打上一個笑臉,然后留言:“有些是,有些不是經過加工的,生活雖然很多姿多彩,但是照抄生活肯定是不行的,對吧。
小說是生活的提煉,更是藝術的加工,有了加工,才比生活更精彩,更感動人。”
“哦,你說的沒錯,其實我也是這么想的,可是我的小說寫出來,很多人都說是流水賬,首先,無趣不感動人,讓人提不起讀的興趣,你說該怎么辦?”
關于這件事情,小曼自然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她只是鯰魚洗手,并不是文學專家,也不是什么教授,她能提出的方案很有限。
她只是想了想說:“我覺得吧,美國人讀書的口味都不一樣,只要你覺得行,堅持就好,當然,在寫作上,確實是有技術可言的,寫作說白了就是一門技術活兒,這方面是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技巧,不過沒有捷徑,慢慢的靠自己去掌握。
我也不行,所以我能說的只能是這些。”
面對小曼打過來的字,對方看了沉默了好久,也許是觸動了她,也許心里有想法。
對方沒有在qq上留言,小曼也難得理,繼續打自己的字,搞寫作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情,首先要心靜,還有耐得住寂寞,不要受受外界的紛紛擾擾干擾。
這一點小曼做得到,所以他寫出的文字,充滿靈性,又有質感,讓人看了如沐春風。
因為寫作讓她感觸良多,每天心里都會波瀾起伏,感覺自己的生活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有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對生活更多的感悟,堅定了自己活著的意義。
人在穿衣吃飯都無法解決的時候,每天第一要考慮的是穿什么,吃什么,怎樣才能活下去。
而一旦生活條件好了,開始無憂無慮了,就會感覺很空虛,人到底為什么而活?活著又是為什么?就這樣為了生存,過著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嗎?
這一點,小曼以前也從來沒有思考過,總是每天都忙忙碌碌,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買菜,買米,圍著一家人轉。
看起來都是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其實是每天生活都離不了的。
一家人每天必須的就是要按時的吃飯,而次飯必須要有人去弄,油鹽,柴米,鍋碗瓢盆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
但正因為這些小事情,還構成了生活的全部,每天如此反復,才是生活必須的。
不然怎么辦呢?不吃飯,不穿衣服了嗎?
吃飯就要有人去弄,穿衣就有人去洗,干了還要去疊去燙,不然衣服就會皺巴巴的,十分難看。
一般的家庭還行,像小曼這樣的家庭,老公能穿一件周包包的衣服出去嗎?當然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