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姚靈犀。”
白書記說道,“這孩子剛上五年級,就在咱們縣里讀寄宿學校,是個成績特別好的尖子生。”
“看來這件事和娟姐的姑娘有關?”
“有關?”
白書記笑著說道,“娟姐求我給她行個方便,她想給她家靈犀改個姓。”
“改姓?”
“改姓李”
白書記感慨的說道,“我們這地方歷來窮苦,早幾十年前就有把孩子拜祭給埋在自家墳地里的紅軍的習慣。
老百姓們樸實,一來覺得不能讓那些紅軍沒了后人,也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拜祭給紅軍,紅軍就能保佑著孩子,這孩子以后也能少些坎好養活。
這娟姐也是這么想的,她說她早就沒了再婚的念頭,她和她姑娘靈犀更不用操心給姚家傳宗接代的任務。
索性不如就把靈犀拜祭給李壯烈士,好歹算是讓李壯烈士有了后人,以后逢年過節,總有個子孫后人去燒個紙磕個頭。”
說到這里,白書記看向窗外,“我問過姚三哥老兩口,也問過他兒子大軍兩口子,他們一家都支持娟姐的想法。我還問過那個叫靈犀的女娃娃,你猜猜她怎么說?”
“怎么說?”衛燃壓下喉嚨處的酸澀,嘶啞著嗓子問道。
白書記的語氣中帶著濃濃的笑意和不加掩飾的欽佩,“那女娃娃可不得了,她說她一百個愿意,就是擔心自己學習成績不夠優秀,怕以后會給烈士爺爺抹黑呢。”
“結果呢?”
衛燃帶著同樣無法遮掩的笑意問道,“你給她行這方便之門了嗎?”
“我從23歲參加工作,這大半輩子算是第一次利用職務之便幫人走后門。但這事兒辦的,我倒是覺得自己是沾光了。”
白書記感慨的說道,“我當時和娟姐說,她走正常流程也能改。她怎么說?她說她怕趕不及,怕烈士墓建好的那天,旁邊連個點香倒酒的后人都沒有。”
“所以那個孩子現在叫李靈犀了?”衛燃喃喃自語的說道。
“是啊,叫李靈犀了。”
白書記點點頭,同樣喃喃自語的說道,“李靈犀,李靈犀,這娃娃肯定是個合格的接班人。”
“肯定是”
衛燃喃喃自語的附和著,腦子里卻莫名的發散到了另一個問題上。
當年到底是哪個頓頓吃屎的犢子,言之鑿鑿的給娟姐和自己這一代人,貼上了“垮掉的一代”如此惡毒的標簽的。
如今看來,當年的小喇嘛、李壯、張二娃、季護士他們那一代沒有垮,當年的娟姐那一代沒有垮掉,今天的靈犀這一代孩子們,同樣更不會垮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