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號下午,一直在趕路的衛燃經由華夏首都中轉,總算順利降落在了澳島。
這也多虧了年初的時候為了去寶島托付當時還在經營旅行社的爸媽幫忙辦了通行證,更多虧了當初爹媽會錯了意,以為他們倆要把三地全都逛一遍,所以順帶手幫他們把港澳兩地的也給辦了。
也正是借著這意外的便利,衛燃以足夠快的速度順利的趕赴了澳島,并且順利的在距離碼頭附近找到了那家“白馬豬腳飯”。
這間店面并不算大,但里面的食客卻著實不少,而且看他們那步履匆匆的模樣就知道,這家小店服務的應該多是本地的基層大眾。
因為來的著急,衛燃也就沒有帶任何的行李,也正因此,只是站在門店前打量了片刻,便排著隊走進了這家小店,隨意尋了個位置坐下來點了一碗豬腳飯,順便也打量著店里的布置。
在這家店面的墻上掛著不少老舊的照片,那些照片里并沒有當年的騎兵和抗聯,反而被他找到了當初在蒙古包前,帶著孩子的趙金蘭和同樣帶著孩子的楊詩怡,以及老白的照片。
除此之外,那上面還有以這家店為背景的照片,在那些老舊的照片里,在店里掌勺的似乎是成年后的馬平川和白青藹,負責端盤子打掃的那倆年輕人,卻是長大后的趙光復和趙佑華兄妹。
不等他看完那些照片,一個看著約莫四五十歲的阿姨便給他端來了一大碗用料十足的豬腳飯。
“靚仔”
他這邊還沒開吃,一個學生打扮的年輕姑娘也端著一大碗豬腳飯走過來,用他聽不懂的粵語或者閩南語說了些什么。
見衛燃臉上一閃而逝的茫然,這個看著也就20歲上下的姑娘熟門熟路的換上了塑料廣普問道,“帥哥,拼個桌啦?”
“隨意”
衛燃這邊話音未落,這姑娘便美滋滋的坐在了他的斜對面,緊隨其后,又有一個年紀相仿的姑娘和一個小伙子或是端著豬腳飯,或是端著腸粉圍過來,擠占了衛燃旁邊以及對面的位置,嘰嘰喳喳的用本地方言開心的聊著什么。
見狀,衛燃笑了笑,拿起畫有一匹白馬圖案的勺子,挖了一勺豬腳飯送進了嘴里。
這玩意兒味道真不錯!
趕來的一路上都沒正經吃過什么東西的衛燃眼前一亮,不自覺的加快了吃飯的速度——就像周圍其他的食客一樣。
這滿滿一大碗豬腳飯吃完,衛燃攔住路過的服務員,“麻煩給我加一份腸粉吧,謝謝。”
“稍等一下”
這阿姨努力用帶著本地調調的普通話回應了一句。
“大哥,你是大陸人嗎?”坐在衛燃旁邊的年輕小伙子好奇的問道。
“對”
衛燃笑著點點頭,“過來玩的,你們都是本地人吧?”
“差不多啦”
身旁的小伙子語氣隨意的點點頭,“來這家店的大陸游客很少的,都是本地人來他家吃。”
“這么說這家店很久了?”衛燃笑著問道。
“我小時候就在了!”
坐在對面的年輕姑娘接過話茬說道,“他家以前還有紅燒肉和刀削面賣,不過自從那對阿公阿婆退休之后就只有豬腳飯了。”
說著,那姑娘還指了指對面墻上掛著的馬平川和白青藹的照片,那是那對阿公阿婆年輕時候的照片,我爸爸講他小時候也經常來這里吃。”
“現在是誰在經營這家店?”衛燃順著話題問道。
“他們的兒子啦”
坐在衛燃身旁正對面的年輕姑娘說道,“那個阿叔只會豬腳飯,他老婆只會做腸粉。”
“他家的紅燒肉和削面比豬腳飯還好吃!”斜對面的姑娘頗為懷念的說道,“我小時候經常吵著來吃”。
“我小時候也吃過他家的紅燒肉!”
坐在衛燃旁邊的小伙子說道,“我記得那個賣紅燒肉的阿公和阿婆也是大陸人。”
“對對對!沒錯!他們不會講粵語和閩南話,只靠手勢和食客溝通。”
坐在對面的姑娘連連說道,“不過那個阿婆做的紅燒肉超好吃!那個阿公每天都在門口守著一口大鍋做刀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