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洛錦很認真的聽著顧夫人緩緩道來所知道的皇室內幕,有些人不愿意講給她聽的,如今可算是能有人說出來了,而且她根本就不需要懷疑這是真還是假,能從顧夫人的嘴里說出來,想必不會有半個字是假的,畢竟顧夫人鮮少與人言語別人家的事,更何況是皇室里的了,向來都是謹言慎行的。
但如今已經說起來了,想必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晉王李年謀反引得上京城大亂,當時叛黨都沖進皇宮里去了,幸而皇帝英明,更有一眾忠臣良將追隨,很快就平息了謀逆。晉王當場被殺,當時的太后隨后就懸梁自盡了,據說晉王的謀反得到了太后的支持,這才有叛黨輕而易舉的進了皇城,事后雖然不知道皇帝對于養母有何感想,可是卻并未摘去太后之銜,但也并沒有風光大葬,就只是給了孝慧二字的封號,以孝慧太后之名草草的藏入妃陵,自此皇宮之中再無太后。”
顧夫人說起當年之事難免有些唏噓,畢竟誰又能料到皇帝一片孝心換來的竟然是這樣的結果。
終究還是親生的兒子更親一些,晉王若不是孝慧太后之子,無才無德,又何至于會有人支持,做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若是先帝還在子憑母貴,還有爭上一爭的可能,可是新皇登基,若不是皇帝有幾分孝心讓當年小小一個淑妃成了太后,晉王的身份又能有幾分的尊貴。
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王爺罷了,當皇子的時候就不是最拔尖的那一個,以后又能如何呢?
但終究是貪心不足,反受其害。
“再后來大臣們聯名上奏言道:陛下生母尚在,往日受奸佞小人挑唆,奉養佞臣,如今是該撥亂反正,孝敬生母,尊為太后。先皇后乃先帝正妻,一生操持后宮并無過錯,生育陛下原本就是功在社稷,理應為太后。如今奸佞已除,皇帝應該下罪己詔,多年來置生母嫡母于不顧,反倒讓奸佞安享榮華,此乃陛下之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陛下乃天下萬民之表率,理應做出正確的決斷。”
關洛錦雖然不知道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但是由此可見這里面絕對有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顧夫人這番話只怕會惹怒皇帝。
雖然這并不是顧夫人的意思,而是群臣的意思,但皇帝原本就是九五之尊,在古代是最高高在上的存在,他允許自己犯錯,可是只怕卻不能讓別人指出自己錯在哪里,甚至是如此明目張膽的,完全不顧及顏面的說出來。
縱然皇帝不是個昏君,可皇帝也有著自己的尊嚴。
在這件事里,皇帝若是自己能夠醒悟,定然會對自己的生母心存愧疚,不用別人說他肯定就會巴不得的馬上讓自己的生母當太后,可是一旦要是有人逼著他去辦這件事,他自然心生不悅。
不是說皇帝掌握著天下人的命運嘛,可是若是自己的權利受到了威脅,他又怎么可能會愿意,拼了命的反抗才是應該的,就只為了鞏固自己的話語權,也不能讓自己被朝臣擺布了。
細思極恐。
想來現如今皇后和萬貴妃之爭就是由此演變而來。
皇后背后站著的是朝中一眾老臣,而萬貴妃背后站著的卻是皇帝暗地里扶植起來的勢力。
只怕萬貴妃背后的人沒有贏在別處,就只是贏在了聽皇帝的話上,也許皇帝根本就不會管那些人究竟忠誠與否,又或者是否有才有德,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就只是聽他的命令辦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