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聽到洛離此言后的群臣,心中便不覺有些凜然。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北涼王造反出身,最后入主皇城,無異于改朝換代。
如果他們這些前任官員不合心意,怕是隨時都可以給替換下去。
不過好在有一點慶幸的是,北涼貧瘠之地人們大多擅戰,文官的功績很少有能拿出臺面上來的,因此眼下賜封的人物,大都是軍中將領才對。
他們這些文官重臣,能出席朝會的核心官員,一時間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不過今日無憂,可日后到底能不能繼續坐穩...
就得看各自的選擇和本事如何了。
一時間,隨著洛離話語落,群臣心思各異。
但那只屬于北涼直系的武將位席間,卻是有不少人面帶興奮。
今日能在這朝會上站著的,除卻被派遣去往各地的將官外,哪個不是隨著北涼大軍南征北戰,為了北涼和這大夏,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驍勇將官!
再加上他們的王爺眼下已是搖身一變,登上皇位成為了一朝天子,那他們這些從龍之臣,又怎么可能少得了高官厚祿?
親近之輩,從來重用。
事實也確實如他們所想的一樣。
即使洛離欲改革天下,這些北涼的原來部將,只要不犯大錯,那么從今往后,鐘鳴鼎食也自當少不了!
因為,這就是他們的應得的。
他們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和洛離幾經生死殺伐而猶不悔,那么待到洛離龍袍加身后,這份名位,他又怎么可能不與昔日眾卿家,共享之?!
因此一應北涼將領,最次的都將官升三級。
而只要但凡有所功績道得上名號之人,將軍之銜一朝加身,就算是爵位,也不是不可期盼!
目視金鑾殿,那上首皇者手中所握住的那長長一道圣旨錦書,就將是這次的封賞名單。
本來此等傳唱,應是由皇帝擬定,司禮太監所代為宣旨。
但洛離本就是從北涼起兵,這些所封之人也都是昔日自己為北涼王時,所敬佩自己的北涼豪杰,即使登基稱帝,這份情誼也不會有絲毫削減。
所以為表殊榮,洛離寧愿由自己金口玉言,來為這些可敬的將士們頒旨,以此昭告大夏,讓全天下都知道,他們跟著他洛離幾經生死,從來都沒有跟錯過人!
“大夏永昌十年,秋。”
“北蠻金狼王庭舉兵十五萬犯境,有五品宗師坐鎮中樞,武威陸家陸明遠老宗師,燃燒三十載壽元,氣血沖霄,以命為引阻斷敵軍宗師進犯,使我北涼延續至今,大功,當封賞之!”
“賜謚號忠武公,追封太尉銜,以安其靈!”
“大夏永昌一十二年,春。”
“北蠻舉兵十二萬犯境,進逼山海關,有北涼驍將崔卓,以半步先天之身,率北涼鐵騎破敵前鋒,重創敵軍六品,后戰死沙場,英勇壯烈殉國,揚我北涼國威,大功,當封賞之!”
“賜謚號靖安侯,追封建安將軍,以慰其功!”
“大夏永昌一十三年,秋...”
“大夏永昌一十五年,春...”
洛離那慷鏘有力的聲音,在這金鑾殿上回響。
整整十年,為何北涼一邊國幾無多少宗師坐鎮,卻能安穩至今,甚至定鼎九五?
世人只看到了那表面的光鮮亮麗。
可又有誰知,這背地里到底有多少拋頭顱灑熱血,不計生死,以性命許國之英豪誕生?!
洛離那帶著肅穆語氣所道出的一個個名字,都是這往年之間,北涼為何能巍峨佇立,從未被攻破的原因所在。
一瞬間,在那群臣盡皆默然之時。
那屬于武將的席位間,突有人虎目含淚,喉嚨間有聲哽咽,嗚咽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