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字面意義上的涼了。
當時,全球溫度在很短的時間里急劇下跌,以至于海平面在短時間內猛然下降了差不多100米!
生活在淺海的三葉蟲突然發現,咦?我怎么登陸了呀!
然后這下他們就真涼了。
一部分跑毒比較快的三葉蟲,及時撤離到了大陸架更遠的地方。
去沒料到這才是真正的毒圈!
大冰期之后不久...
全球氣溫又莫名急劇回暖!
海平面...它又回去了!
讓這些三葉蟲一下子迷失在了漆黑的深海中。
更慘的是...當時的海洋含氧量急劇暴跌,同時,各種有毒重金屬離子卻大量增加!
這一輪有毒的冰火兩重天,史稱‘奧陶紀末大滅絕’!
奧陶紀末大滅絕,也是地球上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
真正算上物種大滅絕的,只有六次,而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是因為人類不愛惜自然,破壞生態平衡而引發的。
除了大滅絕之外,還有次滅絕。
就像寒武紀跟奧陶紀之間,就隔了一個‘寒武紀-奧陶紀滅絕事件’。
發生在4.88億年前,是第一次發生的生物集群滅絕事件。
而給三葉蟲,甚至整個地球所有物種,帶來第一次毀滅危機的,當屬‘奧陶紀末大滅絕’了。
經此一劫全球三葉蟲的種類數量直接腰斬!
有些不太能動的,比如說廢柴的‘球接子’更是慘遭滅族!
不過好在仗著龐大數量,三葉蟲還是從這次大滅絕中恢復了生機,盡管...已經沒有當年寒武紀時的盛況。
不過,三葉蟲依然占據著海洋底層生態系統的半壁江山。
在之后的數千萬年里,三葉蟲的演化似乎進入了一種很迷離的狀態。
有些呢還算能理解的。
比如說增加了額外的尖刺,這或許有助于抵御角石的觸手,
或者是延展自己的頭盔兩翼,讓自己變得跟更像個小飛碟似的。這或許是為了增強側翼的防護。
但也有一些三葉蟲的變化讓人很難理解。
比如說有些三葉蟲的‘復眼’,就變得非常奇怪。
這種眼睛構造似乎也不見得真的是為了提升視力用的。
還有一些三葉蟲長出了極為夸張的體表附屬物...就是在頭部長出了跟自己身體差不多長的‘海戟’。
雖說這些形態各異的三葉蟲往往會成為化石愛好者的至寶。
但其背后卻透露出一個凄慘的現實...
大海的豐饒饋贈經過各級掠食者和中大型濾食動物的層層盤剝。留到到海底的,也是微不足道的毫末。
但就這僅存的最后一丁點生存資源,也有魚類,菊石,甲殼動物,腹足動物等等后起之秀前來搜刮。
三葉蟲拖著古舊的殘軀,根本無力阻止他們對自己江山的日拱一卒。
只得步步退縮,終于...
在最絕望的匱乏中,將矛頭轉向了...內部。
拼命從同類嘴里摳出最后一絲生的希望。
那些浮夸的裝飾在日益強大的掠食者面前毫無意義,其實都是同種間威懾與內斗的產物...
對,三葉蟲已經開始自相殘殺,吃自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