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勉強給林佰誠留了條后路,有那么一些希望可以讓小說在報紙上連載。
不過就算如此,林佰誠還是照樣每天聯系小報,畢竟小說能夠越早連載越好。
這天,林佰誠和星星日報的編輯約好上門見面。
星星日報同樣是一家小報社,不過讓林佰誠有些疑惑的是,電話聯系的時候,對方一開始就在電話中表示只要小說不太差就愿意連載,但報社的情況有些復雜,有些事需要詳細商量。
林佰誠很不解對方為什么這么容易就愿意連載小說,實在是不符合現實,要不然他也不用等一周多時間還沒讓小說在報紙上連載了。
不過疑惑歸疑惑,本著見了面就能知道的想法,他倒也沒有多問。
下午兩點半左右,林佰誠到達星星日報。
星星日報是林佰誠最近見過的報社中最小的一家報社了,員工才五個,只有一間辦公室,以及總編所獨有的小單間辦公室。
星星日報的總編叫做胡志文,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戴著一副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
胡志文在辦公室招待林佰誠。
“林生,小說你有帶來吧?”
兩人一番客套后,胡志文直入主題。
“帶來了。”
林佰誠拍了拍挎肩包,也沒將小說拿出來,而是問道:“胡總編,早上我們聯系的時候,您在沒看過我小說的情況下就表示只要小說水平不太差就愿意連載我的小說,這是為什么?”
“情況是這樣的,我要從頭開始說起,時間可能有點長,還希望林生你不要介意。”
對于林佰誠的詢問,胡志文沒有意外,反正就算林佰誠不問他后面也要說的。
“這家星星日報其實是我的,我既是這家報社的老板,也是報社的總編。”
“咱們香江這個地方啊,地方不大,但人口可不少,因此報社也很多,起碼有五六十家。除了幾家大報社之外,像星星日報這樣的小報社就更多了,因此競爭大,生存難。”
“星星日報成立時間也就兩年,截止到去年九月份的時候,星星日報的日發行量一般也就五千份左右,雖然賺不到多少錢,但多少還是有點收入的。”
“可是九月份之后,報社競爭不過其它報社,因此日發行量不斷減少,到了十二月份更是跌破三千份。而在這種情況下,報社是要虧錢的,因為日發行量越少,最重要的廣告收入也就越少。”
“所以,報社的日發行量不能跌破三千份,否則廣告收入只會越來越少,那樣一來報社的虧損只會更多。所以,為了維持報社的銷量,我只能選擇降低每份報紙的價格,好用來維持報紙的銷量。”
“可這樣一來的話,報社其實是在虧損經營,除非報社的日發行量能夠提高,否則每一天報社都在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