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佰誠原本以為他決定用1.2億港幣買下麗的電視61%股份后,這家電視臺馬上就會到他的名下,沒想到在交易就要進行的時候,霍耀華卻告訴他出了點狀況。
港府插手了這次的交易,不同意麗的呼聲將麗的電視臺賣給林佰誠,希望麗的呼聲能夠將麗的電視臺賣給其它英資機構或者個人。
電視臺是極為重要的宣傳渠道,香江現如今有三家電視臺,其中無線電視臺在華人的手中,佳藝電視臺也是屬于華人的,只有麗的電視臺被英資掌控。
港府不希望電視臺這樣的宣傳渠道落入華人手中,因此當初佳藝電視臺成立的時候,港府就為佳藝電視臺設置了多重條件,這也導致了佳藝電視臺成立沒幾年就倒閉了。
不是佳藝電視臺不給力,而是先天限制擺在那里,人們更喜歡觀看娛樂性質的電視和節目,對教育節目不大感興趣,所以佳藝電視臺再怎么努力也挽回不了倒閉的命運。
如今,麗的呼聲準備賣掉麗的電視臺,而且賣的對象還是林佰誠這個華人,港府自然要插手。
當林佰誠從霍耀華那里得知港府插手后,還以為他收購麗的電視臺這件事已經泡湯了,只能等幾年之后再從澳洲財團那里接手,沒想到霍耀華卻告訴他再等等,他還是有可能買到麗的呼聲手上的股份。
英國畢竟是資本主義國家,商業買賣行為除非是關系到本國的重要先進科技,否則官方其實無法阻止。就像這次的股權交易,港府可以插手,也可以建議麗的呼聲不要將股份賣給華人,但麗的呼聲如果真要賣的話,港府也沒辦法。
麗的呼聲在香江除了麗的電視臺外沒有別的產業,因此可以不用顧及港府的態度,但麗的呼聲必須考慮到唐寧街的看法,因此麗的呼聲也必須給港府一些面子。
所以,面對港府的插手和建議,麗的呼聲表示只要有英資愿意以不低于1億港幣的價格接手,麗的呼聲愿意將手上的股份賣給英資。
說到底,麗的呼聲也知道林佰誠這種華人冤大頭不好找,錯過這次的機會就很難賣出這么高的價格。不過看在港府和唐寧街的面子上,麗的呼聲愿意賣給英資,也愿意降低2000萬港幣的價格,再低就不行了。
霍耀華告訴林佰誠,麗的呼聲的態度非常堅決,要么港府找英資以不低于1億港幣的價格接手61%的麗的電視股份,要么港府不再反對這次的交易,讓麗的呼聲以1.2億港幣賣掉手上的股份。
可以的話,麗的呼聲更想將股份賣給林佰誠,畢竟這樣可以多賺2000萬港幣,已經不少了,沒人會和錢過不去。
港府讓麗的呼聲中止交易半個月時間,讓港府用這半個月時間尋找接手的機構。
霍耀華讓林佰誠放心,他認為不大可能會有英資愿意接手,因為整個麗的電視在大家看來也就值一億港幣多點,61%的股份可完全不值這個錢,溢價的太高了。
等港府找不到接手的機構后,只能接受麗的呼聲將股份賣給林佰誠,霍耀華讓林佰誠靜待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