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總,問題涉及的范圍那么廣,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我想沒有人能夠知道方方面面的知識,所以幾乎不大可能有人回答上所有問題。這樣一來的話,百萬港幣的獎金就沒有意義了,看得見摸不著,人們就算一開始被吸引過來,后來發現怎么也無法得到獎金后,肯定不會再看節目的。”出聲的是編劇圣手蕭若沅。
“這點我已經考慮到了。”
林佰誠道:“節目組要參賽者做的其實并不是回答問題的答案,節目組會為每道問題提供四個答案,其中一個是正確的,另外三個是錯誤的,參賽者們只要將正確的那個答案選出來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所有參賽者都有三次機會。分別是‘50%-50%’的二選一,直接排除掉兩個錯誤答案;以及‘現場求助’的機會,讓現場觀眾給出問題的正確答案,不過到底是不是正確答案無法保證,具體要參賽者自己判斷,畢竟現場觀眾給出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最后就是‘場外求助’機會了,可以打電話給沒有來現場在家里看節目的親友們,向他們求助,詢問正確答案。”
鐘京輝舉手說道:“林總,最后的‘場外求助’限制親友我覺得有些不大好。”
“怎么說?”
林佰誠之所以將電視臺高層都叫來,就是為了讓他們提意見,畢竟這是幾十年后的比賽,他擔心有些規則不適合這個年代,需要修改。
“香江的普通家庭中,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座機電話,而且普通家庭的文化水平通常都不高,如果參賽者是普通人的話,那向親友尋求幫助的意義并不大,因為他們的親友很可能也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么。”
“因此我認為這個機會不應該限制在親友范圍內,可以是場外的任何人,參賽者可以事前在外面請學識高的人在電話機前等著,然后直接向這人求助,我們只需要限制他們通話的時間,不要給他們太多查找正確答案的時間就可以了。”鐘京輝將他的想法說了出來。
“你的這個建議不錯,就這么改吧,通話時間你們覺得多久比較合適?”
鐘京輝的建議很好,林佰誠自然不會反對。至于通話時間,原本應該是一分鐘的,但林佰誠想到這個年代還無法通過互聯網查找答案,一分鐘卻是有些短了。
“三分鐘吧。”“我覺得五分鐘比較合適。”“五分鐘有些長了,畢竟我們要考慮到節目的播放時長。”...
經過討論后,大家覺得三分鐘這個時間比較合適,林佰誠自然是順應大眾看法,最后決定把向‘場外求助’的通話時間限制在三分鐘內。
“關于比賽,我準備將比賽分成初賽、半決賽和決賽三個階段。這么做是為了篩選參賽者的質量,初賽階段,只有答對三道題的參賽者才可以進入半決賽;半決賽階段,只有再答對三道題的參賽者才可以進入決賽階段;決賽階段,參賽者從第七題開始答題,只有答對所有問題,才可以獲得百萬港幣的獎金了。”
“節目的播放方面,可以分開播放,但在播放決賽的時候,要將參賽者的前面兩次比賽連接起來,以閃回的方式讓觀眾們看到參賽者的前面十道題的答題情況,這樣觀眾才不至于一頭霧水。”
“初賽和半決賽就算了,決賽階段的話,最好能像現場播放新聞一樣以現場直播的方式播放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看,這樣更能夠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