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九龍倉的股份賣給包裕剛,發現包裕剛只是回了句和林佰誠還在談沒有動靜后,李嘉成就察覺到了不對,之后讓人調查更是發現林佰誠、包裕剛和匯豐銀行這三者之間有所互動,進行協商,他期盼中的九龍倉收購大戰并沒有發生。
李嘉成原以為林佰誠對九龍倉志在必得,包裕剛也對九龍倉極為看重,兩者爆發收購大戰的可能性極大,卻沒想到他們之間不知道達成了什么協議,讓林佰誠將目光從九龍倉轉移,轉向了別的公司。
如今,林佰誠更是和匯豐銀行簽署了合同,完成交易,這樣一來林佰誠就不會參與到九龍倉的收購中。之后九龍倉就算還會爆發收購大戰,那也是包裕剛和怡和洋行的事,和林佰誠無關了。
李嘉成當初之所以沒有選擇將九龍倉的股份賣給林佰誠,那是因為他想給林佰誠找一個對手,讓林佰誠和包裕剛進行競爭。要么林佰誠還是拿下九龍倉,但因為有包裕剛這個對手,消耗的資金必然會更多;要么林佰誠收購失敗,拿下九龍倉的是包裕剛。
要是林佰誠收購失敗,那自然更好了,林佰誠在九龍倉這家公司上消耗了大量資金卻沒有得到控制權,打擊了林佰誠這個對手。
沒錯,自林佰誠暗中收購滄江實業股份,并脅迫他賣出九龍倉股份后,李嘉成便將林佰誠當做對手了,商業上的敵人,自然是不能讓林佰誠好過了。
更重要的是,九龍倉收購大戰爆發,不管誰勝誰敗,李嘉成手中剩余的九龍倉股份不僅可以讓他收回投入的成本,還可以讓他賺上一筆。
不管怎么想,對李嘉成來說都是有利的。
但李嘉成怎么也沒有想到,林佰誠和包裕剛竟然達成了協議,林佰誠轉移了目標,準備收購其它公司了,輕而易舉的就放棄了九龍倉。
要是知道是這樣的話,李嘉成完全可以自己和林佰誠達成協議,從林佰誠那里買下九龍倉的股份,然后給林佰誠補償。雖然當時他已經將林佰誠當成對手了,但這并不妨礙他和林佰誠合作或達成協議,只要有利可圖,暫時握手言和根本就不算什么。
哪想到那天兩人談的時候,林佰誠態度那么堅決,對象由他換成了包裕剛后,林佰誠的態度立馬就變了,和包裕剛達成了協議。
麥里因出聲說道:“林佰誠原本要收購的是九龍倉,所以就算他轉移了目標,那轉移的對象必然會是不輸給九龍倉多少的大公司,而匯豐必然持有不少股份,否則這里面不會有匯豐銀行的事。香江的大公司就那么多,匯豐又持有大量股份的公司,就那么幾家了。”
李葉廣聽了道:“會德豐、置地、和記黃埔、太古集團,差不多就這么幾家了。”
“不可能是置地。”
李嘉成當即搖了搖頭:“怡和洋行是通過控股置地,然后再通過置地控股九龍倉的,雖然置地持有九龍倉的股份不多,但怡和洋行持有置地的股份卻不低,林佰誠想要收購置地的可能性不大。”
“太古集團的話,就更不可能了,其不僅總部在倫敦,倫敦的母公司更是持有太古集團超過30%的股份,想要收購到手比置地還要困難。”
李嘉成接連分析,排除了置地和太古集團,不過剩下的和記黃埔跟會德豐卻是都有可能,因為這兩家公司的控股方持有公司的股份都不是很多,機會很大,所以他也不敢確定林佰誠的目標到底是哪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