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面,基金想要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買股票做期貨都可以。唯一的限制就是,不能使用超過50%的資金購買基金控制人持有超過30%股份的公司,主要是為了避免基金控制人為他自己謀利。
以林佰誠舉例,今后但凡是林佰誠持股超過30%的公司,基金可以用來買入的資金就不能超過該基金總資金的50%,和記黃埔就包含在其中。
可以說,現如今對基金的限制很少,起碼香江這邊是這樣。
“安遠,你讓人去港府登記成立一個百勝基金,然后分別在《南華早報》《香江經濟日報》《東方日報》這三家報社上對外公布募資,募資時間為半個月。”
林佰誠選的三家報社可不是隨便選的,其中《南華早報》屬于英文報,《香江經濟日報》看名字就知道是和經濟有關的報紙,《東方日報》則是面向普羅大眾,基本上將各個階層都覆蓋進去了。
安遠出聲問道:“林總,我們總共要募資多少錢?最多可以買入多少份額?最少的資金單位又是多少?”
“募集的總資金沒有上限,以1000港幣為一份計算,最少必須買入一份,也就是出1000港幣。最多的話,不超過一億港幣都可以。”
說著,林佰誠繼續道:“募集到的資金有一年的封閉期,在這一年中,不能贖回,不管基金是虧損還是盈利都一樣。費用方面,每年本金5%的管理費,獲利低于30%則只收取5%的管理費;獲利在30%-50%之間,加上管理費的話,則要收取15%的費用;獲利在50%-100%之間,則要收取30%的總費用;獲利超過100%的話,則要收取利潤的50%費用,最高比例就是一人一半了。”
雖然基金的成立主要是為了維系人脈關系,但林佰誠也不準備白打工,他能夠接受的底線就是一人一半的分成比例。
“林總,其它基金的管理費只有3%的。”
安遠聽了不由出聲提醒。
“就5%不變,有時候選擇是很重要的。”
林佰誠笑了笑,如果有人愿意多花2%的管理費,那他可以保證對方不會虧,只會賺錢。
“這件事你去辦吧,先把基金成立起來,然后對外募資,半個月時間能夠募資多少就募資多少,不強求。”
“好的,林總。”
林佰誠都這么說了,安遠自然不再說什么。
其實林佰誠很清楚,一開始基金能夠募集到的資金是有限的,畢竟他雖然只用幾個月就為和記黃埔賺了數億港幣,但只有一次這樣的例子。出于他的年紀,很多人對他還是不會那么信任,就算愿意花錢買入基金也不會用太多錢。
所以,一開始募集到的資金多少無所謂,只要林佰誠用上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讓基金有巨大的回報率,不怕動心的人會不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