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周邊授權就不要想了,只有海外賣斷和錄像帶發行這兩項收入,三部電影兩項收入的10%利潤還是貢獻了60萬港幣左右。
發行公司處在電影行業的上游可不是說說的而已。
也就是說,在1978年,星辰影業公司的營收總共是890多萬港幣,員工薪水等方面的支出就不多了,加起來還不到30萬港幣,主要是員工數量少。
不過,星辰影業在1978年的利潤可沒有860萬港幣那么多。
首先,公司花了100萬港幣從羅維影業那里買下了程龍的合同,然后簽下程龍時給了程龍200萬港幣的簽字費,光是為了程龍這個人就花了300萬港幣,夠拍六七部電影了。
當然了,簽下程龍也獲得了應有的回報,《蛇形刁手》和《醉拳》之后,程龍可以說在香江電影圈算是出頭了,更何況這兩部電影為公司帶來的利潤已經遠遠超出了在程龍身上的投入。
除了在程龍身上的花費之外,星辰影業還購買了先進的制作設備,以及入股許氏影業、新藝城、七小福這三家電影公司,這些都花了不少錢。
這么一算下來,星辰影業在1978年的利潤只剩下300萬港幣左右了。
好在星辰影業還入股了許氏影業、七小福和新藝城這三家公司,新藝城不算,許氏影業和七小福這兩家公司在1978年都賺錢了。特別是許氏影業還賺了不少,可惜星辰影業只有許氏影業20%的股份,因此只分到50萬港幣,剩余資金留著公司明年招人、購買設備和制片所用。
星辰影業倒是有七小福電影公司51%的股份,但七小福電影公司在1978年的利潤只有320萬港幣,51%也才160萬港幣多一點。而且這些錢都要留到明年拍攝電影用,所以沒有分成。
也就是說,星辰影業在1978年的利潤只有350萬港幣。好在今年很多成本就不用再計算了,加上全年下來拍的影片肯定不止兩部,除非電影大都撲街,否則營收利潤肯定會更多就是了。
雖然星辰影業公司在1978年賺的并不多,但經過1978年將近一年的發展,公司不僅添加了很多設備,而且還捧紅了程龍,更是擁有三家電影公司不同比例的股份,可以說公司壯大了不少。
如果對星辰影業進行估值的話,以星辰影業當前公司賬戶上還有2300萬港幣左右資金來算,公司的估值至少可以翻一番。主要還是電影的不確定性太高,誰也無法確定公司今后制片和發行的電影能不能賺錢,一個不好虧損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過不管星辰影業的估值是多少,林佰誠肯定不會賣就是了,相反他還不會從星辰影業抽取分毫利潤,在幾年內公司的利潤都會用到公司的發展上。
總的來說,星辰影業在1978年發展的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