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中。
林淑芳離開書房后,林佰誠呆在書房中拿出成宇峰的那份年報統計看了起來。
靑洲英坭公司,林佰誠總共花了1.482億港幣的資金完成對這家公司的全資收購,并進行了退市。
靑洲英坭公司被林佰誠收購并且退市并沒有影響到公司的業務,管理層的替換也沒有影響到公司的業務,公司還是香江最大的水泥公司。
靑洲英坭公司在1978年的營收高達1.14億港幣,但利潤只有15%多一點,凈利潤更是只有將近1500萬港幣。沒辦法,水泥行業的利潤本身就不高,靑洲英坭還是托了香江最大水泥公司的福,成本相對來說較低一點,所以利潤會更高一點點。
再有就是,隨著地產行業的復蘇和發展,水泥行業自然而然會受益,因此在1978年有將近1500萬港幣的凈利潤。
被林佰誠收購后的靑洲英坭公司,和以前相比少了24萬呎在紅磡那邊的工業用地,這是當初和李嘉成的交易,相對來說公司的潛力降低不少,畢竟在香江越有土地的公司發展潛力越大。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當初林佰誠要是不和李嘉成合作的話,靑洲英坭公司他能不能收購到手都要打個問號。和收購不到公司相比,縮水后的靑洲英坭公司并非不能接受。
對于靑洲英坭公司本身的水泥業務,林佰誠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壟斷香江的水泥業務。如今靑洲英坭公司雖然是香江最大的水泥公司,但還有那么幾家公司在做水泥,并非沒有競爭對手。
1979年,靑洲英坭公司的水泥將降價銷售,擠壓競爭對手的利潤空間,短期少賺一些完全能夠接受。
至于說靑洲英坭在紅磡那邊的土地,暫時還不會開發,因為時機不到,現在選擇將工業用地改為商業用地,要給港府補的差價就太多了。等上幾年,香江地價因為中英談判而大跌的時候,再向港府申請更改用地屬性不遲,那時花的錢就少多了。
等將紅磡那邊的用地屬性改變,進行開發后,林佰誠會將靑洲英坭公司再次上市,趁著公司前景大好的時候上市圈錢。
靑洲英坭這類不重要的公司,林佰誠根本就沒有想過一直獨資拿在手上,上市圈錢,套現大筆資金去其它行業發展才是更好的選擇。
總的來說,在靑洲英坭公司手上的土地改變用地屬性之前,這家公司沒辦法為林佰誠提供太多的利益,因此他對這家公司的關注不會太高就是了。
靑洲英坭公司既然想壟斷香江的水泥業務,就必須低價出售水泥,那么公司在完成這個目標前的營收和利潤肯定不會有多少,林佰誠根本別想這家公司為他提供資金,好在也不用他提供資金支持公司的發展就是了。
看了靑洲英坭公司的年報后,林佰誠緊接著看港燈集團這家公司的年報業績。
港燈集團,這家公司總計有13.1億股,林佰誠持有5.1億股,占總股本的38.93%多一點,總共花了林佰誠17.5億港幣。
在拿到港燈集團的控制權后,林佰誠就沒有再增持港燈集團的股份了,因為38.93%這個比例的持股已經足以完成對港燈集團的控股了。要是有人想跟他爭的話,就必須從股市大量買入股票,這樣會造成股價不斷上漲,就算慢慢買入也會引起他的注意。
真要是發生這種事,林佰誠根本就不用擔心,只要購買10%左右的股份就可以保證沒人能威脅到他對港燈集團的控制權。而對方卻要在他完成10%股份增持之前收購到49%左右的股份,以港燈集團如今的股價來說就要花三十多億港幣的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