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問心無愧,只想要個交代。”
王浪軍當眾宣揚內幕,索要交代。
一番話下來,秦夫人對王浪軍的怨恨煙消云散了。
似乎明白了,一切都是皇家人作死,自作自受。
事到如今還在為了皇家的利益而算計王浪軍,執迷不悟。
這不是誠心逼反王浪軍嗎?
一旦形成事實,拋開王浪軍抱起斬殺皇家人的危機不說,單論王浪軍離開大唐,依仗超能力打天下,遲早會吞并李唐江山。
畢竟皇家人與滿朝文武都在針對王浪軍,沒完沒了。
這種壓迫算計,無論誰都受不了。
何況王浪軍已達先天境界,無論尊嚴身份,還是能力都不允許外人說三道四,反彈是必然的結果。
而李二與文武大臣忌憚,嫉妒王浪軍不為自己所用,即便王浪軍離開大唐也會設計陷害王浪軍的親朋好友。
若是持續演變下去,王浪軍豈能容忍?
因此,秦夫人算是聽明白了,也看開了,唯剩下親情的眷念,悲泣不止。
在這種情況下,她覺著羞愧,替皇家人羞愧,不敢對王浪軍說什么了?
因為她沒能力,也無法代表皇家人向王浪軍賠罪,哪怕是說上一句對不起,都顯得蒼白無力,所以她悲泣的拉扯夫君向外走。
秦瓊陪她趕往皇宮奔喪,臨走之際與王浪軍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王浪軍看著他們夫婦走出秦府,莞爾笑道:“李二啊李二,但愿你別玩火**。”
拋下一句自語,他臨空飛渡,抵達后院與狄韻敘話,互訴衷腸,談情說愛不在話下。
…………
且說小太監被王浪軍嚇得半死,趕回皇宮向皇上回話,添油加醋的說王浪軍凌駕皇權,當眾羞辱皇上,大逆不道云云。
對此,李世民擺手揮退小太監,巡視滿朝文武說道:“眾愛卿對此有何異議?”
皇上問話,無人應答。
場面很微妙,似乎人人都怕了王浪軍,不敢妄議。
即便是最恨王浪軍的長孫無忌,此時也默不作聲,不知道在想什么?
于是乎,滿朝文武垂首靜候,使得金鑾殿內的氣氛逐漸壓抑。
好一會兒,正當李世民的喘息聲逐漸上揚,隱有火山爆發的前奏之際,魏征出班奏稟:“皇上明鑒,王浪軍身在秦府,未曾離開。
他與行刺太上皇的逆賊同時現身兩地,足以證明逆賊亂我江山,圖謀不軌,與王浪軍無關。
相反,王浪軍已達先天境界,身份超然,但他沒有追究以往的恩怨,反而以德報怨,借助禁衛軍圍困秦府之際略施懲戒,誘導逆賊現行,功不可沒。
這份胸襟氣魄,臣無顏以對,只因臣未能在王浪軍替皇上奪取天書之際,沒有阻止禁衛軍圍困秦府,威逼王浪軍的人而鬧出天大的禍事。
臣有罪,懇請皇上降罪,還王浪軍一個公道……”
“魏丞相,你這話就不對了。
和著你對王浪軍無顏以對,替他討公道,我們算什么?
你這是在暗射我們無能與陷害王浪軍,討公道,也就是讓皇上懲戒我們,是吧?
你說個一二三出來,或是解釋王浪軍沒有涉及謀朝篡位的證據?”
長孫無忌火大了,怒視著魏征聲討,心說這是要翻舊賬的節奏嗎?
“臣附議,王浪軍的胭脂茶堵死太子妃,不能不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