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歷6月20號,隨著五天前的一組設備實驗成功,林宇也開始大批量的生產這些設備。
為了保證最大的工作效率,林宇為一個核輻射清除裝置配備了五臺核塵埃中和裝置。
畢竟中和裝置工作慢,每次產生新的泥球之后,到下一次產生新的泥球,中間的間隔也正好夠核輻射清除裝置將五個泥球地核輻射消除干凈。
而這樣的一套設備,林宇也生產了不少。
因為如今林宇這邊的地盤也已經不小了,東西跨度已經達到了三百公里南北跨度更大,已經到了600公里。
如此大的距離,已經堪比以前在藍星龍國的一省之地了。
而這么大的土地上面,林宇知道的幸存者卻并不多,總共也就一萬人左右。
人數這么少,也是有原因的。
從第一次核戰到最后一次核戰,中間隔了有三年的時間。
而這三年的時間里面,有能力的,全部都往內陸前進,重新進入了乾坤共和國的實際控制區域。
這些人,都是在本地艱難求生的人,要么就是缺少交通工具,無法遠行,要么就是年齡偏大,故土難離。
所以在林宇這邊,這上萬人的人口質量是很差的,多數都是年齡比較大的人。
而為了改變自己麾下民眾的年齡結構,林宇還派遣了一支二十人小隊,乘坐夜鶯前往內陸地區搜尋幸存人員。
在乾坤共和國腹地,對比藍星,應該是天府之國的位置。
這里距離林宇的位置,直線距離超過了兩千公里。
如此大的距離,已之前夜鶯的飛行速度,需要飛行很長的時間。
所以在小隊出發的時間,林宇也對夜鶯進行了改造,制造了一批推進器裝進了夜鶯上面。
隨著旋翼被取消,換上了推進器之后,讓夜鶯的載重能力也直線上升。
雖然因為結構的原因,林宇沒有對其進行繼續的改造。
但是這么大的載重不用就浪費了。
所以在這些夜鶯上面,被林宇外掛了很多的武器系統。
而這20人小隊,指的是自然人戰士數量是20。
而按照林宇這邊的分配,每個人都是一個班長,下面有著十個守護者一型機器人士兵。
所以這支小隊的規模非常大,有著30架夜鶯在高空飛行,每架夜鶯里面,有著一支班組,多出來的十架夜鶯,則是用來運送作戰物資的。
當這龐大的空中隊伍在空中飛行的時候,下方的幸存者也只能聽到一些微弱的轟鳴聲。
雖然夜鶯的外形結構以及氣動布局不支持超音速飛行,但是處于臨界狀態還是可以的。
所以這個速度就很快了,達到了一千公里每小時,所以兩千公里的距離,只用了兩個小時就抵達了。
在抵達了這里之后,林宇也看到了這里的情況,城市全部都是廢墟,看不到一絲人煙。
不過這里的氣候原因,雖然當地的輻射很高,但是變異的植物倒是不少。
從穿越到現在,也就在農業基地里面看到過綠色,外界當中,林宇還是首次看到成片的綠色。
不過雖然這里有著綠色植被,但是這里的人煙卻并沒有看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