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繼承天馬一型的強大載重之外,速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達到了每秒10公里,遠遠的超過了水藍星8公里每秒的第一宇宙速度。
這也保證了,驅逐艦可以輕松脫離水藍星。
而且在宇宙當中,只要雷霆引擎一直在加速,飛船的速度就會一直增加。
所以在宇宙航行當中,一般低于光速的航行都是通過不斷的加速達到了。
在抵達一定速度之后,就會關閉引擎,依靠慣性航行。
回過頭來,在結局了基本的設備布局之后,接下來就是一艘戰艦最重要的事情了,就是驅逐艦的武器系統。
現如今,林宇最成熟的武器就是電磁系列武器以及電漿武器。
作為宇宙戰艦,林宇也不準備像夜梟夜鶯那樣,只是用電磁機槍。
最為大型攻擊戰艦,林宇直接上了電磁炮,口徑達到了一米。
針對的是同樣的宇宙戰艦,海面艦艇以及各種地面防御設施。
為了保證火力,林宇在整個驅逐艦上面,添加了四座雙聯電磁炮,一共八臺電磁炮,兩個一組,分別放在驅逐艦的前后。
當然,這是作為物理攻擊手段,而能量攻擊,自然就是技術成熟的電漿炮了。
有了驅逐艦這個大平臺,林宇也不用像在夜梟這類小型飛行器上面使用的辦法,提前制造好電漿炸彈然后發射出去。
在驅逐艦的這個大平臺上面,林宇可以直接放一套形成電漿的設備。
到時候發射的時候,可以直接現場形成電漿,即時發射。
而且還不用因為電漿容器的限制,導致電漿炸彈體積受限,威力過小。
在這些都設置完成之后,林宇也看到了蛟龍驅逐艦的初版形象。
比起正在制造的貨運飛船,蛟龍驅逐艦的體型也沒有小多少,長度在90米,寬度30米,高度10米,總重量達到了三千噸,由四臺雷霆引擎驅動。
接下來的的就交給了盤王自行優化,包括戰艦上面的各種控制線路以及主控系統。
隨著這項工作完成,林宇也查看了驗證飛船的制造進度。
這艘用來運貨的驗證飛船,被林宇命名為鯤鵬貨運飛船。載重量達到了一千噸。
而且因為是貨運飛船,不需要那么強大的結構強度和護甲,所以造價反而低了很多。
像蛟龍驅逐艦,想要制造一艘,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
這還是使用自動化生產線進行制造,24小時不停的工作才行。
而制造一艘鯤鵬貨運飛船,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了。
林宇這里也計算過,一艘蛟龍驅逐艦的造價,抵得上十艘鯤鵬貨運飛船的造價了。
這里的造價,指的是各種資源,畢竟對于這種重要的戰艦,林宇目前只會使用自動程序進行制造。
查看了一下鯤鵬的制造進度,此時的主骨架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外部裝甲的制造,
而內部的各種控制模塊和傳感器,則是隨著骨架的完成同步安裝完成。
而采用的有線無線雙保險的連接方式,在正常狀態下,都是有線通訊,而一旦有線通訊中斷,就會自動切換到無線通訊模式,保證主控電腦對這些傳感器或者模塊可以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