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王,計算一下,如果想要在一年內完成環帶的建設,原材料的產量需要提升多少才行?”
“先生,這個需要根據我們的建造進度來確定的。”
聽到盤王沒有立即給出數據,林宇也反應過來,自己這個問題其實是無解的。
因為根據星際物流塔的數量不同,建設所需的物資也會不同。
“盤王,打開水藍星的三維投影,我來確定一下星際物流塔的位置。”
“好的先生。”
隨著一個縮小的水藍星模型被打開,林宇也開始選擇放置星際物流塔的位置。
“首先是南北極,那里肯定要各放置一座星際物流塔的,然后以北極未中心,一圈八個方位,呈現“米”字型的經線上面,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區之后,放置物流塔。
而這時候,赤道地區的物流塔才只有八座,數量還是很少,所以需要在這八座物流塔之間繼續增加新的物流塔才行。”
林宇思考了一會之后,決定還是在每座物流塔之間再均勻放置兩座。這樣一來,就可以讓赤道地區有著24座物流塔,除了這些,在這八條主線上面,林宇還準備在每條主線赤道的南北分別放置一臺物流塔。
這樣一來,在南北方向,就會多出來16座物流塔,加上極點的兩座,整個水藍星上面一共有著42座物流塔。
如此多的物流塔,工程量是巨大的,當這些數據報給了盤王之后,很快就被計算出來。
“先生,經過計算,如果想要按照橫平豎直的想法,將這些星際物流塔建造起來并完成環帶的制造安裝,我們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這么長時間?”
“是的先生,因為星際物流塔數量太多,光是建造星際物流塔,就需要3年的時間,在42座星際物流塔建造完畢之后,我們才可以利用物流塔建造環帶。”
聽完盤王的話,林宇也在思考,想了一會之后,林宇詢問盤王:“如果縮減星際物流塔數量,只建造8座的話,需要多長時間?”
經過計算,盤王很快就給出了答案。
“先生,如果只建造八座,那制造工期將會大大縮短,只需要半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對八座星際物流塔的建設。”
“嗯,這個時間我還能接受,再加上環繞赤道一周的環帶,需要多長時間?”
“先生,加上環帶的話,需要再加上半年的時間,采用兩頭同步施工,可以大大縮短工期。”
“很好,星際物流塔的技術你那都有,那就開始著手建造吧,我們要盡快把水藍星和月球的環帶建造完成,快速發展。”
“好的先生,我這就去安排工程機器人進行相關產業的升級以及改造。”
因為交通不便的原因,月球和水藍星的工程機器人并不互通,所以水藍星的星際物流塔建設并不會用到在月球的工程機器人,所以月球那邊的星際物流塔也是同步建設的,一共有六座。分別是位于赤道的四座以及南北極的兩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