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只是一座微型聚變反應堆每秒所能產生的電量。”
聽到盤王的回報,林宇也覺得,不愧是能夠引發核戰爭的能源技術。
這讓林宇想到以前看到的一篇報道,上面介紹了當時藍星上面一些最大核電站的排名。
其中最大的核電站,當數當時的楓葉國的布魯斯核電站,其發電功率達到了643萬千瓦。
但是這座核電站占地2300畝,內部有八個核反應堆,才能達到如此高的發電量。
但是看著眼前的這種占地不過一百平方的微型核反應堆,發電量卻是布魯斯核電站單臺反應堆的四倍。
由此也可以看出來,聚變反應堆發電,將會成為以后的主流發電方式之一。
還有一種發電方式自然就是戴森球了。
林宇得到的科技樹也是來源于戴森球宇宙。
在那里,大家秉承著黑森林法則,極力的隱藏自己。
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在進入太空時代之后,對于自己這邊的恒星,自然也會想辦法隱藏起來。
可能有些人會說,一旦建造戴森球之后,恒星亮度驟降,就會很快驚動有能力進行探測的文明。
但是真實的情況就是,根本不會有文明會這么干。
大家都不是傻子,而且整個星系里面,太陽占據了整個星系90%的質量,不會也根本不可能建造直接包裹整個恒星的戴森球裝置。
大多數文明都是像游戲里的那樣,建造一個個戴森殼,形成一個個戴森環進行能源的吸收。
而這點環裝設施,在星系之間遙遠的距離之下,根本無法觀測到。
但是隨著對恒星能量的大規模吸收,也確實讓恒星的光亮度在緩慢的減少。
這樣一來,只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就可以將太陽的亮度降低一個等級。
而且這幾十年的時間里面,隨著能源供應充足,人工智能發展,科技又會迅速的大爆發,很快就可以脫離本星系的束縛,進入真正的星際時代。
就像如今的水藍星系和瓦倫星系,都已經一只腳跨入了星際時代的大門。
但是沒有發展出來離開本星系的飛船之前,后面的一只腳就是重若千鈞,根本無法收到門里面。
不過水藍星系這邊有著林宇這個掛逼在,收回這只腳也會非常快。
而天賜的這個空間蟲洞,讓水藍星系在一開始就有了一處非常好的退路。
“盤王,如今我們的螭龍級巡洋艦還有多久可以下線第二批?”
“先生,預計還有半年的時間。”
“那現在修改內部的能源核心,安裝聚變反應堆應該沒問題吧?”
“先生,我建議還是在下一批的戰艦當中再進行升級,目前的這批螭龍級巡洋艦和蛟龍級驅逐艦,已經不適合在進行大的改動。”
“好吧,我明白了。”
盤王的話,林宇也明白,如今內部的很多線路已經定型,在進行修改還不如重新建造,所以林宇也只能放棄自己的想法。
反正現在自己這邊已經堵門,不用擔心瓦倫星人再次進攻,所以還是等等再說。
況且聚變反應堆改造成艦載模式,也需要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