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快,三天時間一閃而過,也到了鸞鳥正式組裝完成,進入實測的階段。
因為位面通道的原因,這臺鸞鳥只是閹割版本的,自身的翼展和重量都減少了很多,雖然攜帶的玄女無人戰機也少了一些,但是卻可以多制造幾架。
因為產線已經成熟,所以這些組件制造起來還是很快的。
看著眼前的小型鸞鳥,贏夜打開了虛擬屏幕,看起了參數。
——
大型空中作戰平臺—鸞鳥
總長:182米
翼展:586米
空載重量:37000千噸
標準任務重量:119600噸
最大升空重量:129600噸
發動機:單發反重力引擎,雙發反重力引擎,12組聚變循環引擎
任務執行高度:37000-56000公里
載機數量365架
武器配備:兩組單臺小型能量炮,38座導彈發射臺,24組雙聯電磁炮
護甲:有反物質能源進行功能的雙循環能量護盾,吸能金屬護甲
——
這個是在鸞鳥的參數,除了這個還有玄女無人機的參數。
——
多用途空天戰機—玄女
機身長度:35米
翼展:56米
空載重量:120噸
標準任務重量:596噸
最大起飛重量:865噸
發動機:單臺雷霆一型離子引擎,標準機載反重力引擎。
配備武器:小型星際破艦導彈36枚,
標準戰術核彈12枚,
雙發電磁機炮,載彈36000發,
一門離子主炮,獨立能源配置,可發射24次。
——
看著這些數據,贏夜也挺佩服這些科研人員的。
時至今日,因為科技發展的緣故,有了強大的星際戰艦之后,想鸞鳥這樣的大型空中戰略載機平臺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
沒想到這次居然直接拿到了生化位面這邊使用,還挺合適。
大小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而且作為支援型的裝備,可以進行立體的空間打擊,實在是最合適不過的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