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當然知道,他已經不再是秘密武器,徹底暴露在眾人面前,成為教練的研究對象。
但同樣,高文也不會坐以待斃,別人在研究他的同時,他也在研究對手,而且還在不斷提升自己。
里畢提斯,田納西大學雷打不動的前三號球員之一,自然也在馬丁教練的研究范圍,今天得知對陣表之后,高文就在格蘭特的幫助下,進一步深入研究里畢提斯的技術特點和戰術風格。
某種程度來看,里畢提斯和高文有些相似,正手不太穩定、反手則能攻能守。
但這也只是相對而言的,對于任何一位球員來說,正手都是學習網球的第一步,哪怕不穩定也依舊不可小覷,貿然展開對峙,很有可能就會踩入陷阱——
之所以說不穩定而不是糟糕透頂,也就意味著有高光時刻也有低谷時刻,所以,絕對不能隨隨便便認為里畢提斯的正手就是突破口。
這是高文和里畢提斯的首次交鋒,此前的調查與研究都是紙上談兵,開場階段,雙方都必須互相試探一下,看看彼此的打法和今天的狀態,然后再根據賽前準備慢慢調整戰術,尋找到最合適的方法。
于是,開場之后,高文從發球開始就非常具有針對性,利用發球壓制里畢提斯的正手,測試看看里畢提斯的正手能力到底幾何;最后一分又打破規律的測試反手,形成制勝分,整個戰術組合都在試探。
拿下自己的第一個發球局非常重要,為全場比賽的戰術確定方向也同樣重要。
“1:0”。
緊接著,高文又在里畢提斯的發球局進行更多嘗試——
因為是遭遇戰,所以首要任務并不是破掉里畢提斯的發球局,而是看看里畢提斯在自己發球局里的戰術套路,還有各個技術環節的具體實力。
比如說,正手不穩定到底是怎么不穩定,吃旋轉?發力動作不穩定?借力打力不完整?包裹球包不住?正手引拍動作太大?還是其他什么?
諸如此類等等。
而且,剛剛高文的第一個發球局,里畢提斯在落后狀態下主動求變,這也可以看出來他是一位腦筋轉動靈活的球員,這也要求高文對里畢提斯的技戰術特點擁有更清晰的了解,才能夠應對不同的變化。
每一拍回球,高文都是帶有目的性的。
經過短暫糾纏,里畢提斯也順利拿下第一個發球局,隨后高文又在自己發球局穩扎穩打,以保發結束。
“2:1”。
率先發球的高文帶著比分的領先,進入第一次局間休息,從前三局來看,兩名球員的發揮都相對平穩,整個比賽進程很快,短短八分鐘左右就已經結束了三局。
短短的休息時間里,高文的大腦就高速運轉起來,等待再次走上球場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約莫三分鐘之后——
“0:40”。
裁判播報比分的聲音在球場上空回蕩。
高文握緊拳頭朝著球場對面的里畢提斯揮舞了一下,沒有大肆慶祝,只是用這樣的動作表達自己的堅定信念。
球場另一側的里畢提斯氣喘如牛,有些郁悶地揮了一下空拍,對自己的正手揮拍軌跡非常不滿意。
再次回到球場,高文就開始提速了,從戰術布局就能夠看出細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