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登場擊球就是了。
很快,薩基森就感受到了沖擊力,哪怕大腦沒有轉動,身體也能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壓力和氣浪。
砰!
砰!
第一聲,是薩基森的發球。
第二聲,是高文的回發球。
扎實而清脆的擊球聲,制造出一種撞墻的效果,可以看到,薩基森的第一記發球習慣性地瞄準了外角。
倒不是因為高文正手相對不穩定,而是薩基森的一套戰術套路:
利用外角發球將對手拉出場地之外,對手勉強觸球回過來,大概率是斜線,因為身體重心失去控制,很難控制住拍面,斜線是條件反射的選擇。
哪怕小概率是直線也沒有關系,因為薩基森往往會把角度完全撕扯開來,壓制住對手的揮拍空間,回球的速度和力量都會遭到壓制。
那么,無論是斜線還是直線,薩基森都會快步進入底線,緊迫壓制地展開第二拍進攻,搶到上升點,將回合球的節奏強行提升起來。
正如前面所說,就是戰術套路。
只要外角角度撕扯得足夠開,那么薩基森的后續進攻就可以立刻跟上。
但是,千分之一的罕見概率還是出現了。
高文準確猜到了薩基森第一個發球局的戰術套路——
因為薩基森已經不止一次用這樣的戰術開場了,他根本就不害怕對手猜中自己的套路,只要他能夠壓制住對手就可以了,一直到他遇見了高文。
蹬地!揮臂!拉拍!
高文抓住薩基森發球的一個弱點,有角度,但力量和速度都非常一般,所以,可以明顯看到高文的揮拍動作并不完整,只是稍稍做了一半引拍,擊球動作非常簡潔,幾乎沒有自己附著旋轉,而是利用平擊的回球方式,完成撞墻式的彈擊。
回球,又平又快,宛若一道閃電。
砰的一聲就直接朝著斜線大對角沖出去,又急又猛,迅雷不及掩耳。
速度!
薩基森在試圖提升節奏,同樣,高文的回球方式也在提升速度。
以快打快。
堪比乒乓。
然后,薩基森才剛剛完成發球,高文的回球就已經過來了,瞬間橫貫全場。
即使是薩基森站在底線,面對這樣的擊球,恐怕也會非常困難;更何況此時薩基森還主動進入底線,幾乎就等于是撞到槍口,壓縮了自己反應和調整的時間,那么難度自然是成倍上漲。
踏踏。
薩基森還在上步的過程中,腳步沒有來得及調整,網球就已經來到自己的腳底下,匆匆忙忙伸出球拍攔了一下,試圖制造一個落地反彈球,但高文的回球速度著實太快,網球撞在拍面上,瞬間就演變成為高射炮飛入觀眾看臺。
嗖!
伴隨著現場觀眾的驚呼聲,第一分由高文順利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