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陛下,微臣以為,確實可以跟大衍侯國聯盟,不過這里面的各項資助的改一改。
人口不能給、煉丹煉器的人才也不能給,最多借幾位陣法禁制大師,幫忙加強一下大衍侯國的邊境城池防御。”
朱元璋一聽就懂了劉伯溫什么意思。
不給人口是遏制大衍侯國發展,不給煉丹煉器的人才,是為了讓大衍侯國從大明買,消耗大衍侯國的財力。
幫助加固城墻防御力,就算是扶持大明對抗大元了,這樣大元打不下大衍,大衍人口兵力不足也無法進攻大元,形成一個掎角之勢,對大明最為有利。
大明朝堂基本都是聰明人,瞬間明白其中奧妙,紛紛說道:
“臣贊同劉大人的看法。”
“臣附議!”
李善長說道:
“陛下,必要時候,我們也可以出兵東瀛島,遏制大元的海軍。”
這話的意思就是怕大衍撐不住,必要時候幫一下。
朱元璋淡淡說道:
“李大人,不知道這個盟約簽不簽?”
這與李泌最先估計的結果幾乎一樣,沒有差別,
大明只會利用大衍侯國遏制大明在東瀛島的發展,同時也用大元遏制大衍侯國的發展,
李泌說道:
“簽!”
雙方盟約就此生效。
朱元璋贊嘆道:
“先生之才,不弱伯溫、善長,可有愿意來大明為官,六部尚書必有先生一席之位。”
李泌連忙說道:
“多謝陛下厚愛,侯爺不遠百萬里前來請我出山,有知遇之恩,又何況忠臣不事二主,請陛下見諒。”
“可惜。”
大宋汴京。
蘇軾算是輕車熟路了,大宋的人也不蠢,王安石、司馬光雖然陣營不同,但是厲害還是分得清楚。
最終的盟約,稍微比大明給的好一點。
送了一位陣法大師,借了兩位禁制大師,三位陣法大師,除此之外,與大明無異議。
十日后,
回到衍都的二人分別向朱天命匯報了情況。
朱天命感嘆道:
“大明與大宋還真難對付啊,個中厲害、尺寸拿捏得死死的,趙匡胤終究還是念了一絲香火之情,送了位陣法大師。”
李泌說道:
“侯爺,這些都是意料之中,人族天道認可的帝朝,底蘊本就深厚,人才輩出,但是袁紹、呂布之流,就是傻子了,可以任我們欺負。”
朱天命也輕笑道:
“確實如此,要是人人都跟朱元璋、趙匡胤差不多,那孤也太難受了。”
就在這個時候,前線的一個都督回到了侯府,
“侯爺,前線進攻不順利,大元的抵抗十分強烈,調集了五百萬軍卒守城,到目前為止,也才拿下了兩州之地。”
朱天命皺著眉頭問道:
“九十萬陰兵打不過他們嗎?”
九十萬陰兵可都是先天期鬼族,按理來說,應該橫掃無敵才對,怎么會進攻緩慢。
蘇軾說道:
“肯定是大元帝朝的人看穿了我們意圖,才會拼死阻擋,不然不可能調集這么多大軍來死守。”
軍中都督說道:
“的確如此,大元帝朝的人還向邊境施壓,就是想要鬼元大人回放南邊的邊境。”
就在這時候,蘇轍又走了進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