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荀子。”
荀子揮了揮袖子,示意知道,說道:
“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
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
朱天命等一眾帝王紛紛皺眉,顯然有些不認可《天論》的理念。
這句話核心意思,不外乎是認為人應做的,是盡人的職分而不是和天爭,
萬族天驕也盡皆皺眉,與天爭是他們走向至高的手段,不與天爭,怎么可能。
朱天命轉頭一想,荀子應該不是這個意思,結合前面的日月星辰、陰陽風雨,應該是讓我們應用天道法則,而不是去改變他。
在類似到自己的大道之上,不外乎就是遵循自己的大道,堅持自己的大道,不為外物所動搖。
這應該才是荀子所說,果然不愧是人族巔峰人物,道理不是一般人能懂的。
荀子自然知道自己說的什么,沒有管在場的人什么表情,而是繼續說道: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的《天論》結合了儒道兩家的思想,
才創立出自己的道,很深奧,也十分難以理解。
而且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得出的結論各不相同,最終悟出的仙術仙經也都各不相同。
四季變化、陰陽交替、宇宙星辰好像過眼云煙在眾人腦海中飄過,十分接近自己的道,又好像摸不著。
最后一句,
“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眾人如夢初醒,大多數天驕沒有領悟出什么仙術仙經,但是對于自己的道,確實更加堅定了。
或許這比自己悟出威力強大的仙術更為重要。
荀子看眾人醒來,淡淡問道:
“諸位,可曾開悟?”
眾天驕紛紛說道:
“多謝荀子。”
剎那間,無數氣運之力從人族大陸之外飛來,匯聚成海,汪洋無比。
比道門、佛門還要多。
就在這個時候,荀子說道:
“異族可以離開矣,投靠天狼族的運朝、宗門也可以離開矣。”
異族天驕知道,這是要給人族單獨開小灶。
紛紛離去。
待到只剩下人族之人,荀子才緩緩說道:
“萬族強盛,人族勢微,看似講道他們賺了大便宜,其實這些因果豈是氣運可以償還,欠下的因果,未來必定能幫人族一次。”
眾人說道:
“荀子高義。”
荀子說道:
“儒門來人族大陸不久,培養的人才不多,但是接下來的時間,可以培養出源源不斷的儒門人才,為人族運朝、宗門效力,
接下來,不是講道,而是各個勢力之主講自己的道,能否獲得我儒門人才的支持,就看你們自己的本事,
剛剛獲得的氣運也會隨即分配下去,助你們一臂之力。”
無數宗主、運朝的皇帝、太子、太孫激動了。
要是有儒門的幫助,無論是哪個勢力,都是如虎添翼。
這些氣運是小,儒門源源不斷的人才才是真。
就連朱天命也激動了,要有儒道兩家的支持,未來說不定還能問鼎人族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