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來的時候都是自信滿滿的,可是聽到進入前十就能夠見到皇帝,突然就患得患失起來,有點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那么好的運氣。
洛秋風倒也沒有說什么。
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想到進入前十就可以見到皇帝,他的養氣功夫也被他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兩個人在一起聊著倒還好,多少能夠宣泄一些心中的忐忑。
要是一個人呆那里,恐怕越想越愁,會把自己給愁死。
又等了差不多半個多小時,就看到一個十五六歲的道童氣喘吁吁的跑過來,一邊跑一邊喊著:
“詩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參加詩會的請去釣月潭那邊。”
洛秋風叫住那個道童:“釣月潭怎么走?”
道童指了一個方向:“往那邊走一百多步,有一個大水潭,就在那邊。”
兩個人向那個方向走去。
那里是一個大水潭,水質極其清洌,看著就喜人。
岸上栽種著各種奇花異草和樹木,顯得極為雅致。
水塘中央還有一個小島,上面有著幾間草廬,有一座木橋連接過去。
小島那里,還系著一葉扁舟,想來平時應該有人泛舟水上。
洛秋風連連贊嘆:“這里真好,能夠在這里住上幾天,就足以回味一生了。”
柳青道:“有的人卻可以天天住在這里。”
兩個人相視一眼,又齊聲嘆息。
他們是讀書人,學的是儒家經典,對道家有些看不過去,見到道家的人過著如此奢華的生活,心里多少有一些不爽。
舉行詩會的場地并不是在水潭中央的那個小島上面,而是在水潭西方的一片空地上。
那一片空地,面對著水潭,早上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是內院的那些道士們做功課的地方。
那邊有一座亭子,名叫上善亭,取義于“上善若水”。
現在那一片空地上,已經擺放了一百多套桌椅,每一套桌椅旁邊,都侍立著一個清秀的道童。
桌子上面,還放著文房四寶。
來參加詩會的人都自備了文房四寶,因為按照以往的經驗,舉辦場所是不會提供這種東西的。
這一次果然不愧是皇家手段,將這些都備上了,甚至連磨墨兼監督的道童都給配上了。
已經陸陸續續的有人入座。
洛秋風和柳青走過去,也被引到了兩個相鄰的座位上。
說是相鄰,其實兩張桌子之間也隔開了一米五左右。
一百多個位子,說明舉辦方認為能夠進入內院的才子們只有這個數。
而實際上,這一百多個位置還沒有坐滿,空出了二三十個位置。